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4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教育   6271篇
科学研究   2607篇
体育   598篇
综合类   55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0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530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917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882篇
  2005年   788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职桂叶  阮刘青 《编辑学报》2018,30(4):379-381
为了自查编辑的退稿失误率,提高编辑初审退稿的准确率,兼顾编辑工作效率和期刊质量,调查了《中国水稻科学》2010—2014年间的769篇退稿在他刊的发表情况。截至2017年5月,235篇未发表,534篇退稿在125种刊物上发表,其中92篇退稿发表在影响因子高于1.0的期刊。17篇退稿出现一稿两刊。在刊出的534篇文章中,134篇被引频次为0,102篇被引频次为1,181篇被引频次为2~5,被引频次在10以上的仅有65篇。笔者认为,通过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增进对专业研究领域的把握,可以减少稿件误判率,做到精准退稿,同时,编辑应掌握沟通技巧,培养亲和力,保证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运用数据库定量分析遴选英文科技期刊编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4):392-395
编委会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一支优质而高效的编委会队伍可以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编委会换届筹备为例,借鉴国外同领域竞争期刊的编委会构成特点,探讨适合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委遴选的新方法。实践表明,灵活运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网络文献数据库,不仅可以对备选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等进行定量评估,还可以挖掘有潜力的新编委。备选编委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编委会换届改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期刊出版必然趋势,媒体融合时代我国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和国际竞争关键取决于编辑的素养。系统阐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科技期刊编辑应当具有的素养,包括科学素养、业务素养、全媒体素养以及人文、信息素养等,努力做不忘初心的学者、精益求精的工匠、与时俱进的潮人以及博学多才的杂家,确保由媒体融合平台推送科技成果信息的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和实用性;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终生学习实践的信念,并通过积极交流、融入科研、善于总结等提升素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不断促进科技成果更快更有效地传播以及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4.
罗国忠 《教育科学》2006,22(6):9-10
本研究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评价科学过程技能,结果发现男女学生的总体科学过程技能不存在差异,但除找出变量之外,其他各过程技能均存在差异。最后,针对这种性别差异讨论了相应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相似文献   
85.
IntroductionWhile early commenting on studies is seen as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preprints, the type of such comments, and the people who post them,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explored.Materials and methodsWe analysed comments posted between 21 May 2015 and 9 September 2019 for 1983 bioRxiv preprints that received only one comment on the bioRxiv website. The comment types were classified by three coders independently, with all differences resolved by consensus.Results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69% of comments were posted by non-authors (N = 1366), and 31% by the preprints’ authors themselves (N = 617). Twelve percent of non-author comments (N = 168) were full review reports traditionally found during journal review, while the rest most commonly contained praises (N = 577, 42%), suggestions (N = 399, 29%), or criticisms (N = 226, 17%). Authors’ comments most commonly contained publication status updates (N = 354, 57%), additional study information (N = 158, 26%), or solicited feedback for the preprints (N = 65, 11%).Conclusion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ments posted for bioRxiv preprints may have potential benefits for both the public and the scholarly community.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measure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se comments on comments made by journal peer reviewers, subsequent preprint versions or journal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86.
杨立元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2):97-99,102
介绍了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以科研为先导,以教改为基础,积极创建优质精品课程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7.
丁文姚  李健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2):118-128
[目的/意义] 探索期刊论文科学数据引用特征与规律不仅有助于描述学科领域对科学数据的利用情况,还能够揭示学术成果表达中的数据引用模式。[方法/过程] 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6种期刊2017年与2018年第一期刊载论文为样本,结合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科学数据引用》的引用元素,采用内容分析法从9个维度对样本论文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进行数据编码,应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科学数据引用特征并探索不同维度特征间的关联关系。[结果/结论] 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广泛引用来自国内外的统计整理类科学数据,对期刊论文中个人研究科学数据的引用量较大;科学数据引用标注方式与科学数据类型存在一定对应关系,但多样化的标注方式缺乏统一性;二手引用现象较为突出,二手引用程度与科学数据创建者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88.
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目前国内外部分医院科研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医院的科研现状和发展规律,分析医院科研对医院的贡献,为提高医院科研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医院科研给医院带来的贡献包括科研产出和科研声誉;医院开展科研,在SCI发文量和专利获得量上,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良好的科研会提高医院在医院排行榜上的位置,提高医院声誉。  相似文献   
89.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党作为社会的领导者,通过主导政策探索、管理格局、党群关系、基层基础、社会组织、虚拟社会、核心价值,事实上在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0.
In a scientific dispute over the effects of atrazine on amphibians, chemical industry–funded and publically funded scientists present stunningly contrasting constructions of atrazine's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persistence, and potential to harm. Considerable scientific uncertainties and variable ranges allow authors to construct preferred versions of the story of atrazine. These incommensurat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s, more the result of competing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than of any paradigmatic misalignments, have prolonged the dispute not only over atrazine's effects but also over whether its sales should be ban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