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454篇
科学研究   14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扩大了视野。隐喻的相似性构成了隐喻的基础,但Sperber&Wilson在专著Rek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之后,隐喻的关联性特点也凸显出来,然而究其本质,隐喻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72.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的文学共同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但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时空阻隔,使得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两岸文学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寻根文学”这一两岸共有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性研究,希冀对两岸文化之根的整合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73.
教育理论建设中的类比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比"就是以相似性为基础,建立事物之间的关联。类比这种思维和推论方式在教育理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在运用类比进行论述时,一般会选择直观清晰的对象作为源域,而当下的教育理论建设中则存在相反的情况。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相似性的发现可以采用不同的进路,它们各自影响着教育理论的展开。运用类比进行理论建设,本质上不是要制造实在的知识,而是要促进意义理解、进行有效的对话、扩展经验的范围。  相似文献   
74.
用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绥阳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普通话疑问句与绥阳方言疑问句的形式和结构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75.
世界性高校合并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二三十年间,高校合并几乎是一个全球现象,它反映了各国高等院校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所作的因应性调整。通过对世界性高校合并的共同性和多样性的分析,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6.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77.
跨语言文本相似度计算在跨语言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抄袭检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但是跨语言文本相似度计算因为不同语言文法、结构等问题,在空间映射、特征选择上与单语言文本相似度计算有很大差异。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文本加权词共现关系的跨语言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平行语料库构建跨语言词共现关系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跨语言文本映射,对不同语言的文本进行相似度计算。该模型实际反映了某种语言中某些关键词共同出现时映射成另一种语言时的关键词概率分布。实验表明,该方法对跨语言文本排序的计算更接近人工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78.
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直方图与投影的图像检索方法.利用直方图间的距离定义了图像和候选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并利用数字图像的投影进一步检索,最后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快速准确地检索出图像.  相似文献   
79.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把丰富的思想内涵精辟地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传达大量包容民族、历史和地域色彩的文化信息。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都具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特点,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习语运用上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联想不尽相同,因此,如何翻译好习语,使习语在译文中有“神似”原文之效,是译者必须探讨的问题,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0.
第一 ,李商隐和济慈在诗中都多用“清词丽句” ,其诗歌所传达之意境悠远清扬 ;第二 ,两人都在诗中采用赋、比、兴手法 ,托物言志 ,借诗抒情 ;第三 ,两位诗人在其诗歌中多用典故 ,且用得贴切精妙 ,不仅生动地传达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 ,还能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尽的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