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可能路径:以改革开放为起点,提醒大学生慎对物质幸福;以全民所有为旨归,引领大学生学会分享幸福;以文化建设为导向,教育大学生重视精神幸福;以自主创新为灵魂,提倡大学生主动创造幸福;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倡导大学生构建和谐幸福;以社会转型为契机,鼓励大学生尝试幸福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幸福观。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对儒家文化的持守,共同催生了梁启超的儒家哲学论。梁启超立足传统文化,从基本内涵、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发展脉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儒家哲学的内在神韵。其学术价值在于,梁启超对儒家哲学的独特见解,对我们当代传承和改进儒家文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区块链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创新,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主体更平等、手段更智能、过程更明晰、结论更精准。然而在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面临诸多挑战,如去中心化导致核心主体缺位、技术落地缺乏专业人才支撑、规章制度缺失导致监管空白等。为此,要强化学校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并着力从平台、机制、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入手,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区块链应用有序推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能力和成效。  相似文献   
14.
贺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以复兴民族文化、重塑儒者形象为己任,亦致力于儒化西洋文化、尝试学术建国,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贺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世情怀和人文关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贺麟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黄玉顺"生活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新"文化保守主义"之一种。"生活儒学"以"生活"为基底,以破解—回归—构造为基本进路,上承原始儒家学说,援引西方现代哲学范畴重构儒家形而上学。"生活儒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16.
激进主义思潮的冲击与现代新儒家之偏误,共同促进了"制度儒学"的形成。基于现代儒学研究之缺失,干春松主张以儒家思想与社会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审视儒学的本来面目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并对制度化儒学的基本形态、解体因缘及近代重建作了周详深湛的剖析。"制度儒学"是近年来"儒学复兴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制度儒学"学理上不够圆通,理论构建的意义也不大。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之精神象征,梁漱溟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几十年来,人们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和价值观念,对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分析、研究与评判。近十年来,梁漱溟研究呈现出纵深多极化的趋向。选择性地对其政治思想、文化思想、新儒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探讨进行系统的梳理、剖析并略置评议。  相似文献   
19.
和抚怀柔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民族思想的核心思想,其民族政策思想集中体现在蜀汉民族政策当中。针对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指导思想:采取了调整郡县设置,以削弱地方大姓、夷王的势力;推行夷汉官吏交流制度,以加强蜀汉政权对南中的管理;重视先进经济文化传播,以推动南中经济社会发展;因俗而治,以笼络南中各少数民族等措施。而对西部、西北少数民族,也是怀柔和抚与军事镇压两手并用。诸葛亮开明的民族思想和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蜀汉政权的巩固有着积极意义。诸葛亮"和抚怀柔"民族政策思想对当下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仍不乏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冯友兰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对蔡元培表达了独到见解。尤其是对蔡元培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质、教育理念与社会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与阐述。选此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对我们今天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定蔡元培的历史地位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