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北京晚报》努力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相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主要做法:1.第一时间发动,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北京晚报》第一时间传达动员,将此活动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编辑记者.同时,成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领导小组,总编辑担任组长,成员由副总编辑和各主要新闻部室主任组成.领导小组制订了《北京晚报》"走转改"报道工作方案,把"走转改"的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细化到每个个人.不仅一线采访部门的编辑记者要"走转改",二线副刊周刊的编辑记者都要有自己的"走转改"联系点和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12.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  相似文献   
13.
乐舞于唐代空前兴盛。唐人雅俗观、乐舞价值观的变化,是唐代乐舞特别是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俗舞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乐舞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有三:一、与唐人生活关系大为密切,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也是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本身是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内容,还影响到服饰、雕塑等方面;三、提高了诗人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扩大了唐诗的题材,其中的佳作更是唐诗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以为数不多的诗而在学史上自成一家,对柳宗元诗的艺术风格似乎已有定评,如近年来通行的几种学史,都用“冷峭简淡”、“清峻简洁”等作柳诗的考语;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宋代以来影响最大的却是苏轼关于柳诗“枯淡”的评论。章着重探讨这两种不同评论如何产生,以及如何看待这二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引发对如何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作家艺术风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对诗歌艺术表现方式卓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集中表现在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和创造上.李商隐将汉语的优长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艺术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从义山诗的语言华美、音韵缠绵和对潜语言的开掘三方面入手,探讨李商隐诗歌语言艺术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6月22日至6月29日连续8天,北京晚报用每天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道路”、“旗帜”、“领袖”、“精神”、“口号”、“党建”、“治国”、“代表”等八大主题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特刊──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回答(以下简称“建党特刊”)。这8期“建党特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新生代调查机构的读者情况监测表明,8期特刊在阅读率、阅读程度和读者喜爱度3项数据组成的综合指数分析中,高居北京晚报除要闻版外的各版之首;特刊刊出期间,不断有单位和读者来索要缺…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送别诗在唐代特有的时代氛围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果把唐诗比作璀灿的宝库,那么送别诗便是其中一颗可爱的明珠,千载之下仍然熠熠发光。之所以拥有如此隽永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唐人借送别这一寻常题材不仅写出了美的人情,美的心灵,而且用栩栩如生的手法来麦现这一很有价值的审美内容,正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所说:“唐人送别诗,每情文兼至,凄音动人。”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与唐人送别诗  相似文献   
18.
南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短短一百几十年里,不仅诗文盛极一时,文学批评理论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产生了一系列探讨文艺理论的专论、专著和诗文评。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裴子野《雕虫论》、萧纲《与湘东王书》,萧绎《金楼子·立言》等。其中刘勰“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钟嵘“思深而意远”的《诗品》以及同样具有文学批评价值的,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总集——昭明太子《文选》和著名的《文选序》,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这些著作中所阐述的关于文学的许多见解,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学观点和审美观念,而且反映出作者所生活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因此也是后人研究南朝文学极有价值的资料。 上述文艺理论著作,就其主要倾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着重探讨文学的性质,如《文选序》明确提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宋书·谢灵运传论》在阐述“四声八病”声律说之后,宣称“妙达此旨,始可言文”;《金楼子·立言》明白指出:“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凡此种种,说明他们对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分较之前人更为深入细致,对文学特点的认识也比  相似文献   
19.
初唐五古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贞观君臣和王绩为代表,其五古特点为:气象恢宏、气势壮大,以述怀言志为主的中长篇五古明显增多,少数篇什已颇近古调;第二阶段以“四杰”为代表,他们用五古写作山水景物,开盛唐山水五古的先声,一部分五古长篇具有明显的仿古倾向,说明于律诗形成颇有贡献的“四杰”已在有意区别古、近体制。五古的上述演变,为第三阶段陈子昂以复古为革新,写作五古组诗《感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唐代乐舞诗是唐代高度发展的诗歌艺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产生了一批描写舞蹈的名篇佳作,这些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蔚成乐舞诗坛百花争艳的奇观;二、运用恰当的动词、生动的比喻和动静相生等手法,艺术地再现舞蹈的动态美;三、使用多种修辞格和景物描写,创造审美意境,将舞蹈形象转化为诗的美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