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4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3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美国“消费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主义之所以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的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消费主义的兴起打下了物质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创新带来了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使消费主义的兴起成为可能;都市化发展成为消费主义兴起的土壤,社会文化观念的世俗化为消费主义的兴起扫清了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的真实需求和消费行为不一致,出现了异化消费。异化消费,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补偿劳动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其根本原因是受虚假需求的干预。异化消费具有反生态性,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克服异化消费,就必须使真实需求与消费行为回归,在全社会推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3.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群体,他们的消费方式无疑将深刻地影响到未来中国的消费方式,因此探讨媒介消费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媒介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媒介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的矛盾性、大众媒介引领大学生消费时尚和媒介消费主义打造大学生消费的符号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现代化产物的消费主义是现代资本的逻辑结果,与资本主义增长型发展观紧密相连。但它并不是现代化理想的实现,而是现代化畸形的片面发展,导致现代人生存的全面异化和一系列生存危机。和谐发展观作为救治现代生存病症、反对消费主义的一种努力,在人与自然的维度上,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消费,重建人与自然包括审美关系在内的全面健康、和谐共生的关系。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维度上,把人际关系从单一的商品生产—消费关系及其衍生关系中解放出来,恢复亲情、友谊、伦理等丰富多元、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在人与自我的维度上,对“经济人”“消费者”的设定应持一种审慎的批判态度,彰显可能被其遮蔽的人之存在的所有可能性维度,尤其要恢复人的终极关切和敬畏。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进入高校,对高校课程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消费主义把课程仅仅作为一个消费的对象,课程被"物化"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降低,而且课程扁平化,师生关系异化。其积极影响有:课程效率提升与产业发展的距离拉近;消极影响有:课程中易出现短期行为,学生对课程体验的消解,以及"单面人"的出现和课程批判功能的消失。  相似文献   
16.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形态错综复杂,而且中国业已进入传媒发达的信息社会。从文艺创作上来说,思想缺失进一步加深,创作丧失了伟大的困惑感和深渊感,部分文学创作的思维新闻化、写作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就作品而言,出现了很多堕落性的形式,如无心智的"蠢文艺"大行其道,网络文学则是网络生态产生的一种注水性文学。信息时代的文艺在多样化的同时,更应保有一种精神上的高度,从而排斥全民性的狂欢与堕落。处在传媒引导和信息包围下的受众,其生活可能失重,因为电视等媒介只是宣传的机器和娱乐的工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本身是社会发展产生出来的悖论性结果,人们应在消费主义的洪流中认清本真之我。  相似文献   
17.
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的接受及其产生的效果。在消费主义图景下的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理论建构不仅只在文学史之历时性与共时性之中运作,更应考虑在文学活动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几个要素之间运作。而传统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分法在消费时代显然不舍时宜,因为文学市场构成因素现已深刻浸入其中,影响着作看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这决定了它应当而且必须是文学活动的第五个要素;并且,在文学场中读者这一要素可能具有接受者、书写者、被书写者这三重身份特征。由此,文学的读者期待视野也必须得到重新界定。于是,我们的接受美学文学史概念就应该在一更为宏大的视界内得到与时俱迁的理论修正。本文试图从读者的多重身份特征入手,把文学活动的五要素放到文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坐标系中来探讨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构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女作家们在90年代的都市小说中对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生存境遇给予了极大关注。从她们的作品中可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大众传媒的诱导下一部分女性开始从社会角色向旧有的女性角色逆转。当然,女性角色的这种逆转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女性自身。在展现都市女性在消费社会沉沦身影的同时,女作家们也以积极的姿态探求了女性突围之途,然而最终都没能成功,突围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们采取的策略依然是依照男性社会的游戏规则而制定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再度陷入了男性的圈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下,伴随着消费对象的不断“越界”,历史消费主义影视思潮呈现出日渐明显的泛化态势。从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的内部配方机理入手,可以把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归纳为“配方”、“怀旧”、“噱头”、“小历史”、“游戏”、“反历史”等文化模式。历史在历史消费主义的尽情游戏中“迷失”了。无论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走着怎样的路线,始终不变的是“消解-确立”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流量的存量竞争阶段,具有庞大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逐渐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平台文化的三俗化一直作为"小镇青年"这个曾经主流叙事的宣传对象的污名标签。这种话语上的嬗变作为消费主义的产物,在当今的中国不断割裂着政治话语中"青年"的意象。通过揭示小镇青年这一被消费文化边缘化的群体所遭受的符号规训,或许可以为统合城乡青年话语体系提供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