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地震后亟待重建的羌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文化重构理论为理论依托,从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分析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问题以及面临的活动项目消亡与活动体系再构、文化同质化与民族文化独立性、传承主体意识的缺位与重塑、现代转型与文化生态保持、“他救”与“自强”等需要抉择的问题,最终从发掘整理、保护机制、传承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定位五个方面确定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取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及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传承长期受限于“人”这一要素,从学界发出的“回归主体”呼吁和“活态传承”的现实需要来看,传承主体失位已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尝试性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传承主体之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造成传承障壁的认知层面、加剧传承危机的主体流失和影响传承实践的多重因素3个方面指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主体层面存在的失位表现。通过分析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失位可以按照“加强认知-增加数量-自觉实践”的逻辑来归正,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传承主体走向“适位”的路径:1)通过提升个体认知能力和群体方面的认知过程构建来增强传承主体的具身认知和观念更新;2)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来优化传承环境,实现传承主体的“强基增量”,具体通过原生文化空间的营造唤醒传承主体自觉,通过生产生活空间的复建促进传承主体属地回归;3)从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传承平台整合3方面来激发传承主体的内生动力,从而使其在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