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学科馆员"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过度迷信和学科馆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低效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服务体系,发挥整个图书馆的整体作用才是学科馆员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张晓林和宓浩、范并思和孟广均、程焕文和杜定友这六位学者的图书馆学理论思想在逻辑基础、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三次碰撞,以及20至21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中资源、服务和技术三个基本面代表性理论的三次“重逢”现象,即“知识服务”与“知识交流”学说的意外重逢,“图书馆20”与“信息资源管理”在技术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相遇,“资源为王”与“三要素”的主动相遇。提出:知识服务未能在图书馆落地的原因在于缺乏需求研究,以及过度的个人依赖导致缺乏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图书馆20”运动是一场图书馆的去中心化运动,同时对图书馆人才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以“资源为王”为标志的寻根思潮的出现和兴起有其历史原因,但在发展中可能会遇到成本困难和理论质疑。通过时间线索的展示,提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过程可能陷入了一种“莫比乌斯陷阱”,这是由理论之间的张力导致的连续反馈运动形成的。最后通过分析需求与资源、服务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需求是联系三个基本面的核心因素,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只有通过需求研究将三个基本面锚定在一起,并形成理论的有序沿革与传承,才能突破“莫比乌斯陷阱”。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3.
信息生态系统构建核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信息活动与外在信息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的核心就是要阐明一个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一个基于信息生产和消费平衡的信息生态模型;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馆实体空间不断扩建的趋势下,服务和空间之间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从图书馆空间和服务之间的共生关系入手,讨论了历史中图书馆空间与服务的共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IC出现是服务和空间在相互演进过程中的互相达到"平衡"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出发,梳理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抽象发展中“面向过程”和“面向集合”的两条发展脉络,发现这两个过程都始于杜定友的“三要素”理论,并且在理论抽象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公理化趋势。进一步研究梳理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具象化的过程,并指出理论具象化的三种类型:回归式的具象、探寻边界式的具象和内生式的具象。中国图书馆学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理论实践化的方法以及不同理论在现实层面开展竞争的方法,未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现实的锚点是造成理论实践化困难的主要原因。相应地,提出理论具象化过程中与图书馆对接的四个锚点——“资源”“服务”“技术”和“需求”。当理论的具象可以紧紧锚定在这四个锚点之上,就形成了“用什么资源,采用何种方式服务,满足何种需求,由哪种技术实现”的逻辑问题,再通过观察和验证进而推动理论的实践化进程。最后,为图书馆学理论实践化的突破提出了解决办法:重视高质量的理论具象化研究,在理论具象化中锚定四个锚点,重视读者需求的深入研究,培养更多的研究辅助者,以期推动中国图书馆学理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群体传播中,非正式信息特征之一的信息长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对信息传播规律进行研究,正确引导网络群体传播行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BBS论坛这一非正式信息为研究平台,选取专业类论坛、综合类论坛及灌水类论坛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相关数据,运用合理的信息传播程度评价指标,对不同长度下非正式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价,探索网络传播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17.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艺术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征,本文在分析艺术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要深入开展艺术学科服务,需提高学科馆员素质、构建艺术特色信息共享空间以及实施嵌入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