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4篇
教育   2005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周玉广 《学周刊C版》2015,(7):170-171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我们就各自有了两个思想。寻求一加一的裂变,学习领悟大家的思想,便是我今天演讲的目的。大家见过在岩隙中生长的松树吗?长期的营养缺乏让它们渐渐扭曲了枝干,还没有长大就仿佛已经苍老,那旁逸斜出的姿态固然是一种力量的昭示,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辛酸?缺乏必要的营养,再强的生命力也只能达到一个有限的高度。一棵树的成长要植根于肥沃的土壤,一个人也必须根植于知识的土  相似文献   
102.
古代绘画中存在着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这些作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陶渊明园田诗饱含着诗人诸多的积郁与苦痛,特别是义熙四年的火灾使陶渊明完全走进了郁闷、苦痛的心理体验。《饮酒》组诗是他田园生活复杂、多重感受的记录。就火灾始至义熙十四年刘裕幽安帝而立恭帝前这一时段来说,诗人始终未能忘却"先师遗训",更未"常常达到物我一体、与道冥一的人生境界"。恰是这"未能达到",彰显出了陶渊明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真实及其人格的崇高与伟大。  相似文献   
104.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是贵族世家的后裔,又是位“赫赫有名的大隐”,被奉为“隐逸诗人.”《陶渊明集》现存诗文一百四十二篇,有诗、辞赋、记传赞述、疏祭等体.其作品之所以为后人吟咏不休,根本就在于他的诗文有着永恒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陶渊明纵身涡旋中,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创作,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作为一位伟大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而泽被后人.同时,作为集儒道精神为一体的典范诗人,实则是魏晋时期的一大文化实绩,他以变通的智慧树立了一种典型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05.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他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对统治阶级有过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理想破灭后,他转而抱持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后来又深受道家安贫乐道、逃避现实思想的影响。在道家思想浸润下,陶渊明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儒、道两家思想贯穿于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始终,但陶渊明既没有儒家鄙视劳动的偏见,又不取道家放纵的行为,他的诗歌具有独创风格。  相似文献   
106.
昭明太子于陶渊明作品强调其致“讽谏”之效,而《文选》录文的“底线”是无“有伤风教”。学者或未明这一点而认为两者之异是“自相矛盾”,失之远矣。萧统编纂《文选》时之目的为“娱玩文华”,而后来撰《陶渊明集序》时因忧失“太子之位”才“突然强调起风教”说,未达一间。即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是太子采用不同之价值取向所致,而非因作于“不同时间”。就目前所能了解的相关文献言,《陶渊明集序》之作时,似仍当以大通丁未年为近是。  相似文献   
107.
李智 《钓鱼》2014,(5):12-12
陶渊明有诗云:“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如果彼此相知,即使是相遇不久,也会像老朋友那样情深意重,而我与《钓鱼》杂志的邂逅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8.
汪沛 《华夏文化》2003,(1):37-39
我国是一个诗文大国。古代许多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无论得志还是失意 ,都以诗歌为其精神归依 ,在诗的国度里寻找一个安顿身心、张扬自我的家园。沿着几千年来诗歌的脉络 ,可以清晰地读出历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以身殉志的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除了在文学上首开楚辞体并浪漫主义诗歌先河的巨大贡献外 ,屈原与众多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死。屈原的死是意味深长的 ,我国民间几大节日里就有一个端午节是特意为纪念屈原之死而设立的 ,它给后世留下的回响决不亚于他精彩的诗文。屈原可谓开古今诗人自杀先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9.
说法·数字     
《师道》2013,(3):59-59
容易被其所属专业的已有智慧蒙蔽双眼;往往过于自信,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倾向于保护本学科领域不受挑战;在受雇于一些机构时,或多或少偏袒受雇用企业的意见。——北大教授李可基"三聚氰胺无害论"引发人们对"专家"的争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评论说,专家往往容易犯这些错误屈原、苏轼和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写得最多,被称为"套话三巨头"。无论作文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  相似文献   
110.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晓行望云山杨万里率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富有哲理是宋诗的一个特点,请结合这首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诗中蕴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