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莫泊桑的不朽之作《项链》问世已有130年了。笔者在讲授这篇小说时,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对主题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同传统的说法--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有的同学认为路瓦栽和玛蒂尔德被拴在了同一辆战车上,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巩固;还有同学认为显示了玛蒂尔德坚强的性格和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更有同学认为路瓦栽夫妇和佛来思节夫人三人都显示出了诚实与善良的品格。甚至有人认为,追求人格尊严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当时,笔者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认为这篇小说可能就是作者对自我人生命运的折射,即小人物如果犯了“大错误”,这个偶然因素会影响到人生的走向。  相似文献   
23.
电影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几乎跟世界是同步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农不可能去接触电影这一技术性强的新事物,而小资产阶级作为当时社会的补天遗石则更多地投身化艺术活动,他们中一部分人就以其受过传统和西洋双重教育的眼光引进和改造了电影,并以此为工具呼吁改良社会制度、关注妇女命运。但由于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呼吁在当时也只是软弱的呻吟。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逐步确立,在进步学的带运下,电影才逐渐与时代精神融合到了一起。战争将原本懒散、人气息很浓的小资产阶级分化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到民族的每一个阶层,小资产阶级镜头下的中国电影也因此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广画面。  相似文献   
24.
贬义小资     
姚宽 《出版参考》2004,(10):48-48
如今的小资,生命里到底有多少真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25.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共产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26.
二十年代末,左翼学界出现的一批“革命加爱情”模式小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化为革命无产阶级的艰难程度和过程。这些小说反映左翼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转型的过程中,以坚定的“阶级性的责任感”与自身内在的种种个人伤感不断地斗争,最终克服“个人主义”和“感伤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根性,走向革命无产阶级道路,从而塑造了从个人主义迈向集体主义的新一代革命无产阶级形象。  相似文献   
27.
丁子 《成长》2006,(5):88-90
“工人阶级”这个字眼往往与“革命斗争”相提并论,其过于严肃的意味使我难以把这种教科书里抽象的字眼同某个具体的人想到一块去一尽管每天我都会碰上一些与之相关的人。小时候我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必须穿过铁路工作区,老是看到满身油渍斑斑的铁路工人。那时整日被大人教育要读书念大学,做个干干净净的“小资产阶级”,所以对在烈日下劳作的工人叔叔毫无敬意。一次见到一个下班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28.
讲课文时,我常有一种过瘾的感觉,常有“这才遂我心愿”的感觉。小说教学是解读小说的过程,是师生交流对小说的感受、理解、思考的过程。小说教学的前提是承认一篇小说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莫泊桑的《项链》;难道就只能理解为表现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吗?难道就不能理解为表现人生充满偶然性、戏剧性吗?一个偶然的事情可能成全你,也可能毁掉你,  相似文献   
29.
十七年文学实践中主流权力话语通过几次重要的文学批评运动批判其所认定的“小资产阶级、小市民文学趣味”,希图通过文学实践塑造新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只是这种依据理念而不是现实的努力其结果并不理想,其中,在涉及到作品中的英雄人物的个人情感与个人生活时,作者往往被指责具有“小资产阶级、小市民文学趣味”而受到批判。就此可以看出争论双方的分歧:文学讲述的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在的个体命运。很明显当代文学叙事伦理中,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对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的压抑,及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的偏失是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一大困境。  相似文献   
30.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邓演达是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或“小资产阶级的代表”,本文则认为大革命失败后的邓演达已经变为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