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网络有害信息管理中的冲突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有害信息的泛滥成为困扰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网络有害信息管理所面临的冲突与困境 ,同时探讨了它与言论自由权、个人隐私权的具体冲突 ,从而较为全面、深入的揭示了网络有害信息的管理现状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一部好的纪录片作品的诞生,往往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其创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只有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中,纪录片才能为观众提供一个人类生存的某个阶段的活的历史,才能保留生活自然流程的偶发性和丰富性细节,以及经过交流和反馈之后积累的情绪氛围,展现更为丰富的人文背景,所以,有人把时间称为记录片的“第一要素”。但是,在栏目化的生产过程中,完成额定工作量成了各栏目制片人的首要任务。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栏目,是全国第一个以纪录片命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自1993年创办至今已有十三年,栏目组聚集着一群执着的纪录…  相似文献   
23.
唐宋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史料,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统一博大而集成开新;多元竞争与交相融合;前人编目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试图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唐宋官修书目在书目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折意义以及与时代遥相呼应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4.
钟瑛 《图书馆》2000,(5):64-66,68
本文对中国古代官修书目评价图书的方法进行探讨,将这些方法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溯源法、比较法、参证法。论述了他们的产生及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官修书目中批评方法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5.
论文对古代书目的主要分类形式六分法与四分法进行了剖析,揭示出它们与封建专制社会的政治大一统等级模式紧密相应的内涵.  相似文献   
26.
创新是新媒体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与重要驱动引擎,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型媒体形态的快速更迭,在多维层面不断涌现,表现活跃.科学评价与准确衡量新媒体的创新水准与创新表现,特别是新媒体产品及应用的创新价值,不仅事关新媒体组织的运营,也关乎整个行业和社会整体经济的健康运行与良性发展.移动APP应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以技术驱动为引擎,以用户需求为主导,如此才能提升新媒体的整体创新水准.  相似文献   
27.
当国内学界仍在谈论媒介内容和渠道孰轻孰重,一些报业集团和新闻网站还在谨慎尝试媒介融合的方法与途径时,常常是后来居上的腾讯公司这一次却走在了前头——大力推行商业网站地方化策略。继2006年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合办大渝网以来,腾讯又相继在西安、成都、武汉及福州独立或与相关媒体合作,创办了大秦网、大成网、大楚网和大闽网。  相似文献   
28.
钟瑛 《语文知识》2003,(11):27-28
入选初高中教材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里,共有六篇写到主人公之“死”。细细研读,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这样写至少有三个作用。一、描摹人生世相,烘托死寂氛围在《孔乙己》等篇里,作者描述了多个不同人物的苦难生活,刻画了多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科举落第而不愿脱下长衫的迂腐先生孔乙己,善良勤劳的山村妇女祥林嫂,祈求  相似文献   
29.
钟瑛 《语文知识》2003,(3):36-37
《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第1版有篇《棒杀浮躁,惟诚信是》的时评。题中“惟诚信是”该作何解,实难揣摩。费解之处在一“是”字。“是”的意义和用法一般有三种:①代词,义为“这”“此”等;②形容词,义为“对的”“正  相似文献   
30.
钟瑛 《语文知识》2002,(6):35-35
从1998年句式仿写进入高考试卷到2000年正式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列入《考纲》,句式仿写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在众多的仿写试题中, “格式”这个概念经常出现,但因命题人对其理解不同,所以在不同的试题中其内涵有很大差异。现列举几例并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