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读物,最初是由一个女儿缠着妈妈提问"问出来"的。参加编写这套书的一位作者,从北大化学系的本科生,最终成了著名的科普作家。这套书的"文革版"虽然是"政治挂帅",却也帮助了一些人参加高考。50年后的今天,它在筹备出版第6版的时候,正在通过网络向全国的孩子们征集问题  相似文献   
42.
当中国的城市正竭力向上发展,农村正拼命追求高产的时候,却没想到脚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负,正悄无声息地下降。华北平原在下降、长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汾渭盆地也在下降,地面沉降的范围还在扩大。  相似文献   
43.
有关“MMR疫苗和孤独症关系”的论文不是“出错”而是“故意造假”。受此影响,当越来越多的儿童拒绝接种疫苗时,那些本可以被预防的疾病将有再次爆发的危险。同时,越来越少的医药公司愿意研发、生产疫苗。举行一场关于疫苗的益处与风险的坦率讨论是有必要的。否则,对疫苗的无端恐惧,可能让医学的时钟被拨回到一个多世纪以前  相似文献   
44.
盗和防盗其实就是矛和盾的关系。所谓安防其实自古就有。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二者之间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经过上千年的演变,21世纪的安防措施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成体系,声、光、电和生物识  相似文献   
45.
新开工的北京S1线,采用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这意味着中国将继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虽然它“磁场强度小于电动剃须刀对人体的影响”,但照样不能消除人们的担心;而这个“交通大玩具”的经济账也让人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46.
他扎扎实实地做事,却有战略家的眼光;他"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却是轰轰烈烈的大事。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光亚同志因病逝世。连日来,朱光亚家中设立的灵堂吊唁者不断。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赶来送别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  相似文献   
47.
钱炜 《今日科苑》2007,(13):18-21
自2004年以来,由马昕博士负责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每每出现在各种展会上,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并被媒体当作体现科技奥运理念的典范而广为报道。根据马昕博士的表述,该系统是通过辨识骨骼来达到识别人脸的目的,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9.99%,并将服务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就在大家都期望着人脸识别技术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大展身手的时候,近日却从业界传来了不同的声音。在2007年5月中旬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公众开放日上,有专家对马昕博士的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提出了质疑,就此事记者专门做了一番调查。  相似文献   
48.
针对流域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问题,在对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相关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多主体多议题的协商管理模型,构建上下游之间关于水污染补偿方案的协商模型。该模型模拟上下游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通过对行为主体的历史提议序列的分析,充分考虑参与主体在协商中的类型,从而提高协商质量,节约相应的协商时间,提高协商效率。通过江浙边界水污染生态补偿的数值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9.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50.
吴良镛毕生追求的,是"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中国火热的城市化建设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吴良镛。2月14日,国家把最高科技奖颁给这位建筑学家,显得别有深意贝聿铭说:"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认识吴良镛。"可是恰恰在近二三十年大兴土木的建设中,中国人自己却越来越不"认识吴良镛":作为建筑学家,吴良镛的代表作不是机场、剧院、体育场馆这些拔地而起的宏大建筑,而是一小截翻新改造的胡同。作为城市规划学家,他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