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教育叙事研究,可以用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教育叙事对教育的理解,应该是生动的、开放的,既可以是批判的,也可以是欣赏的,总之,不应该是事先预设的。也就是说,教育叙事研究,是自我生成的。  相似文献   
62.
个人没有权力作践人之为人的尊严艺术冒险或者艺术探险,是人类的最高探险行为,因为艺术探险是对人类精神禁区的侵入,也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或者冒犯。艺术探险比体育探险、地理探险等要艰难得多,因为头脑到不了的地方,双脚肯定到不了。艺术探险是用精神、思想和灵魂和某个神秘打交道,艺术家探险是企图和某个神灵相遇,达到在某个精神世界的契合。然而,是不是艺术家都能够懂得伦理学,  相似文献   
63.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相似文献   
64.
尽管所有的学问最终都通向自由,也就是人的解放(佛教叫“解脱”),但惟有道德才是最直接的途径。道德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道德所关涉的是人的灵魂之中最深沉的部分。那么,德育就可以理解为“解放教育学”。然而,现在作为一个学科的德育,基本上只在学校里说话,也只在德性上说话,并且把德性狭隘化了,这样,学校德育工作就成了一个以否定规定的过程。德性与智慧是人类全部文化的精髓,共同形成人类的伟大观念。德育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培养完整的人的德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65.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相似文献   
66.
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  相似文献   
67.
对“教材”的“文本”化解释教育中可能的颠覆与反颠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在诠释学意义上就是对文本的解释。教材或者课本,实际上是文本。诠释学对待文本可以理解为五种立场:原始教徒立场(宗教立场)、圣贤立场(经学立场),政治立场(道德立场),考据立场(科学立场)和怀疑批判立场(哲学立场)。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到现在都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立场即怀疑批判立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乃至人民形成了与“本文世界”有相当距离的“文本世界”,而“真实世界”更是“烟涛微茫信难求”。实际上,教材教学已经被妖魔化了,这与民主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68.
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人——教育的实践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又回到了实践年代,实践的涵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核心是善的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人对自己的活动,实践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岁月,实践又发展了新的涵义:人对社会的活动,人对自然的活动。没有伦理学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实践必须是善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人的改造是直接的,教育对社会的改造、教育对自然的改造都是间接的。在社会发生分化的这个年代,教育的许多功能已经被社会新领域分担,强调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对本真教育的恢复。教育应该集中于人,不能对教育赋予过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69.
无论教育还是教学,都极其缓慢地进展着,教育和教学都是一个场景或者情境,其本身固有的味道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场景或者情境.一次社会变革也许会产生些许奇迹,然而,人的本质不会出现奇迹.教育和教学要把人带到家与园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走进家园.  相似文献   
70.
学习--儿童的生存方式 小学教育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基调,系统的学校教育逻辑始于小学阶段.作为一个儿童,在当代这种制度化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意味着他的社会角色的获得,以及他对这种社会角色的认同.而在本质上,小学教育是一个儿童生存方式--学习--的正式开始阶段.那么,在当代社会,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化,所以,可以说,小学教育开启学习化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