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0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闻背景】材料一:2011年7月4日,随岳高速湖北段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导致23人死亡,29人受伤;7月22日,京珠高速信阳段发生41人死亡的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并依法刑事拘留;8月6日,沪昆高速江西上饶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致17人死亡。这些事故暴露出多方面的突出问题,如客运驾驶人违法肇事突出;货运车辆肇事突出;超速、逆行、酒驾、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违规超车等违法行为肇事突出。材料二:2011年7月11日,建于1997年的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坍塌;7月14日,建成不到12  相似文献   
72.
今年以来,巩义市采取两级督办制度,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及相关单位的责任,加大对违法占地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得到了有效制止查处,违法用地数量、宗数明显下降,违法用地查处难、制止难得到有效遏制,用地秩序明显好转。国土资源局对违法用地案件实行初级督办  相似文献   
73.
2014年11月19日,山东省蓬莱校车事故致12名幼儿殒命,再次将校车安全问题置于风口浪尖之上。为什么校车屡屡成了夺命之车?在校车安全问题上,幼儿园、家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真的就束手无策吗?现结合如下案例来谈一谈笔者的看法与建议。【案例一】红太阳幼儿园用低价购买的报废公共汽车来做校车,仅在车厢外层上喷了"红太阳幼儿园专用校车"的字样。2014年3月10日7点45分,红太阳幼  相似文献   
74.
在司法实践中,多次盗窃的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交叉并存的情况甚为多见,对多次盗窃构成犯罪情况下认定累犯后罪案发的时间点如何选定一直是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判断多次盗窃是否构成累犯,后罪的案发时间点应当选择盗窃犯罪行为的案发时间,而不是违法行为的案发时间.这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的精神,又避免了对犯罪行为的重复评价,兼具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5.
世界各国证券法明文规定操纵个股为违法行为,但无论世界各国在股市操纵行为上怎么严抓勤管,股市中的操纵股价案件屡见不鲜频频发生。机构或个人操纵股  相似文献   
76.
组织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是《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赋予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执法检查作为"十五"期间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重要手段,在优化档案管理的内外环境,加快档案馆舍的建设更新,增加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和落实档案人员的保健津贴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5年度,我们以进一步提高全市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全面推进档案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为首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更优质服务为指导思想,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与档案馆认定工作相结合,集中汇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力求简约、高效为工作原则,继续开展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77.
龚喜燕 《新闻实践》2009,(12):66-67
酒驾违法行为成为人们共同斥责的"过街老鼠",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在此背景下,今年8月27日,浙中新报发起了"爱心车贴贴万车"公益性文明劝导主题活动,邀请司机来当交通安全流动宣传员。在短短半个月内,行动迅速、策划独特、执行到位,活动高潮迭起,报道密集跟进,不但在义乌全面铺开,也引来其他媒体效仿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78.
关于“要不要追究民营企业家的原罪”,我们己经讨论了许多时日了。而且这的确是个大话题,是个多年米困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大话题。  相似文献   
79.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会看到一些与法律相悖的现象,作者并不是有意与法律抵触,而是在报道中没有瞻前顾后,不经意的造成了对法律的误导。这种误导,作者和编者往往很难察觉,而在客观上却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削弱了新闻的宣传力量,背离了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80.
李宁 《新闻界》2006,(3):104-104,125
何谓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法律辞典》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定义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新闻传播工具。以故意捏造事实或用失实报道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有损公民、法人及其他单位合法权益的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破坏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真实形象。降低对他们的社会评价,影响公民个人宁静的生活和尊严的违法行为。”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新闻侵权除具备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即,侵权损害事实、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闻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能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外,还具有特殊要件,即,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同时具备上述一般要件和特殊要件才构成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