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伊人 《编辑学刊》2012,(5):28-29
这天翻阅刚到的某刊物,见首篇是《国学大师杨树达》.遇夫(杨树达的字)先生旧学(国学)根柢之深厚,笔者早有闻知,如陈寅恪曾致函称道:“当今文字训诂之学,公为第一人.”世称“疑古”派的顾颉刚,对杨氏亦颇为推崇,将他与王念孙、王国维并列,赞为近世治古典最卓著者.所以,对这篇称述遇夫先生的文章,自然便有先睹的兴趣.  相似文献   
82.
说来惭愧,与文字结缘,以"码字"(作家王朔的说词,文雅的说法叫作"笔耕")为志趣,已数十年矣,然而,有时自己仍是"白字先生"一个,更糟糕的是,往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还执"白"不悟,懵然不觉,自以为是.今次以本人的"念白"(念白字之谓,非戏曲中的念白)教训,公之诸君,以为共诫.  相似文献   
83.
伊人 《今日科苑》2012,(22):116
人们常说"女人四十如虎",是指女性到了四十岁时会迎来一个性欲高峰。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四五十岁的女性却因为经历更年期,对性爱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引发性生活不和谐。江苏省中医院男科主任医师周玉春告诉记者,男女都会经历更年期,40~50岁以后,  相似文献   
84.
我面前坐着的是一位有30多年实践经验的出版家,他是新华出版社社长许邦。到今年5月8日,新华出版社诞生十周年了。十年来,这家出版社出版了多少图书?为读者提供了哪些服务?有些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带着这些问题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后,敏捷、健谈的许邦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目前,我们已经编辑出版了新闻类图书200多种,几百万册,包括马恩列斯毛论新闻工作文选等主要中外新  相似文献   
85.
爱的劳役     
爱的劳役伊人我想,知悉她的人,也许是很少的。她叫约翰娜。一八八九年晚春,嫁给提奥,做了画商的妻子。正是在这时候,她丈夫的哥哥,文梦特·凡高住进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一年后,她才初次见到凡高,见到这位为献身艺术而发疯的画家。凡高在提奥家小住了几天,就离别...  相似文献   
86.
87.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88.
一宝珍来找我,我知道有事,没想到是这回事.她找一个当兵的对象,见一面就走了.然后那男的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同意相处下去.宝珍是我的小学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在农村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男方的母亲非常愿意,男的也就同意了.宝珍来是为了让我给她回信,她小学还没毕业,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89.
小强今年6岁,是一名大班的学生,聪明、可爱.可他的书包却像个纸篓,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再过一个多学期,他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他妈妈比较担心,像他这样能适应小学生活吗?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0.
伊人 《新读写》2008,(6):55-55
中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叙事写人的作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我”。然而,林林总总的“我”,却是有分别的:有真“我”,有假“我”,有半真半假的“我”,或似真实假的“我”。比如曾有学生为了使作文“感人,不惜编造出亲人患不治之症的故事……这种文章即便绘声绘色,看似动人,也不该获得赞赏和高分,因为作者丢失了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