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孟建  梁婷婷 《现代传播》2004,(4):103-104
20 0 4年 5月 2 9日~ 30日 ,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MichaelAherns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驻沪项目办公室负责人StenfenFriedrich博士 ,国际视觉文化协会主席、美国罗得岛大学教授马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等参加了开幕式 ,并致辞。此次由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ResearchCenterforVisualCultureofFudanuniversitiy ,缩略 :RCVC ,是2 0 0 2年 6月经由复旦大学正式批准成立的校级学术研究中心 ,中心设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和德国阿登纳基…  相似文献   
82.
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念、规则和实践层面梳理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理论脉络,并认为不断完善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蕴含着多种理论来源。通过对多种理论的现实应用分析,本文揭示了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领域的理论和现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媒介事例为切入点。将媒介融合分为融合肇始、终端转向和外延拓展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媒介融合浪潮下的电视发展。针对数字电视和IPTV两种未来电视走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而分析了媒介事例对于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意义和个体意识的建构。展望了未来的Web3.0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4.
孟建  董军 《对外大传播》2013,(11):34-36,43
本文运用国际传播的研究方法,在注重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传播构成巨大障碍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全球背景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对美国、西欧、日本、印度四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看似同样的“中国威胁”论调下,隐藏的其实是各个国家的不同想象和各种诉求。本文认为,我们要迅速改变以往“大一统”的对外传播格局,应立即实施区别化、区域(国别)化、精准化的对外传播战略。通过迅速实施这一战略,大大提升我国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5.
当下,媒介化社会已经真正来临。电视媒体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遭遇了观众分流和公信力下降的现实危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选择了主动改变自身并积极与新兴媒体展开合作。在此过程中,我国电视新闻在融合和合作中发生了历史性转向,它不仅重新确立了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还将文本引入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时空,并表现出"即兴叙述的现场直播、超文本链接的传播平台、受众改变的主体创造"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6.
这次中国电视业的改革 ,体现了政府对居于强势地位的电视媒体进行治理整顿、加强管理的意图 ;表现出对电视媒体多重本性的某些认可 ;表露出中国加入WTO的紧迫感与焦虑感。但是 ,这次中国电视业的改革 ,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 :首先 ,这场改革是否真正成为了大整合 ;其次 ,这次改革是否缺乏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础 ;第三 ,这次改革是否会降低竞争的活力。对于这些问题 ,论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回答。  相似文献   
87.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的媒介改革呈现良好的局面。但是,我国的媒介改革尚存诸多的问题。变革这些,需要有更为深刻、更为有力、更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新视野下,较为深入地探讨我国报业“双重属性”的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策性分析,以求得我国报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