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99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六朝时期的文学与清谈、绘画与书法、陵墓石刻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同时期的西方古罗马文化同样被认为是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  相似文献   
83.
石门旧影     
刘勇先 《收藏》2010,(2):133-135
我读书时就知道陕西汉中褒城县古代褒斜道石门洞,这里有著名的“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 褒斜道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栈道,是连接关中与汉中、巴蜀盆地的古道。褒斜二水发源于秦岭太白县五里坡衙岭山,南流入汉水者为褒河,北流入渭河者为斜水。  相似文献   
84.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圣人教化之功”的崇拜,滇西地区(主要集中于保山和大理)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神明庇庥之功”的崇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石刻中体现的诸葛亮崇拜都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原地区汉文化的认同。这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推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还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更为云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余韵。  相似文献   
85.
常任侠的敦煌美术史研究体现为敦煌佛教美术研究和中印佛教美术交流与影响研究。他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时代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研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重要特征和规律,肯定了印度佛教文化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的影响,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而具有的中国民族风格。他的相关研究,作为珍贵的文献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敦煌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和学科建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6.
<云南档案>曾刊载过云南省文山州档案馆陈志文的文章<清代石刻档案进档案馆>,仔细品味这篇文章,心中颇有感触.石刻档案是否应该入藏档案馆,档案馆收藏石刻档案是否影响了文物部门的收藏职能,石刻档案的价值内容能否得到充分发掘,这一连串的疑惑萦绕在心头.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后可以看出,石刻档案征集入藏档案馆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87.
庞铭辉 《云南档案》2009,(12):46-48
广西的石刻档案包括摩崖石刻档案和石碑石刻档案,这两类石刻档案数量众多,遍布广西各地,内容也极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军事、科技、民族关系、民族风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88.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定名与艺术源流是非常引人瞩目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原有的惯性思维渐被打破,对相关问题的探讨重又回归理性。能够确认墓主归属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向只有萧梁一朝的9处共44件,不及已知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总数的一半。围绕诸多失考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时代与归属,中外学者做了大量考订工作,客观上促进了对南朝陵墓制度乃至六朝礼制文化的认识。为了保护长年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侵害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文物部门与科研院校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得出结论:对暴露野外的石刻的保护,迫在眉睫的是应加强石刻表面缝合线与侧部纵立状缝合线的防水措施和防止石刻表面的地衣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89.
湖南永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石刻碑碣留存下来的较多,年代悠久,以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碑刻居多。长期以来,学者对于石刻碑碣的研究均从碑文欣赏、书法价值、历史研究等方面来阐释。文章在亲自到零陵区朝阳岩、祁阳县浯溪碑林、宁远县舜庙等地详尽考察的基础上,整理出一批石刻资料,并参照收集到的有关文献资料,选取永州市境内的历代告示、记事、界碑等类的石刻档案为例,尝试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对碑刻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探讨中国早期的人类传播方式之 ——石刻传播。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与佛道混合造像碑上的一些典型石刻图像进行考释和解读,可以发现当时佛道信徒在建造造像碑时就把早期的神仙传说题材作为其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在造像碑上刻画大量表现传统宗教中的长生和成仙思想的图像.这对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整体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该地区造像碑从一开始就与我国传统宗教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