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66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1008篇
教育   25922篇
科学研究   5129篇
各国文化   448篇
体育   1723篇
综合类   1349篇
文化理论   1514篇
信息传播   40092篇
  2024年   434篇
  2023年   2060篇
  2022年   1392篇
  2021年   1819篇
  2020年   1835篇
  2019年   1685篇
  2018年   1049篇
  2017年   1643篇
  2016年   2105篇
  2015年   3333篇
  2014年   6230篇
  2013年   4810篇
  2012年   6475篇
  2011年   6602篇
  2010年   5154篇
  2009年   4963篇
  2008年   5383篇
  2007年   4138篇
  2006年   3514篇
  2005年   2721篇
  2004年   2254篇
  2003年   1895篇
  2002年   1481篇
  2001年   1325篇
  2000年   790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SSY型声速测量仪(即国家教育部配备目录中的J2217型声速测量仪)经采取措施,也可以用来测量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92.
课堂是传播知识,培育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教师则是知识与人才的桥梁。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其中的含义深刻。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学生是从喜欢老师的教学风格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并逐步走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条学习之路的。因此,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适合时代的发展,适合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
“乌兹别克斯坦文化艺术论坛基金会”享有国际盛名。该基金会创立的最初目的,是对外传播乌兹别克民族文化。目前,基金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外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活动。基金会实施的项目具全国性意义,并逐步创立新的机构和组织,其所举办的各项活动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94.
戴应新 《收藏》2008,(6):88-95
本刊2008年1斯刊发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在玉器研究者及收藏者间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藏友打电话给编辑部,认为戴文对一批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加以认定,值得赞扬。也有很多藏友打来电话或撰写文章,认为这批玉器的玉质、工艺都 有明显问题,纯属赝品,有的还指称其为近时兰州或甘肃某地所造。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本期我们推出“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发表戴先生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另一篇文章《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同时刊发陈国英、李江平、李焕三位先生《齐家文化玉器初探》一文,介绍出土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工艺、沁色等特征;以及檀瑞林先生《真假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刘继涛先生《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对戴文商榷、质疑。本刊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意见的互相辩难。我们认为,这对净化收藏市场,规范收藏行为,提高鉴赏水平,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5.
徐一冰先生是我国近代旱期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他创办了<体育界>和<体育杂志>这两本中国最早的体育刊物,本文运用体育传播学的理论进行阐述,对徐一冰先生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所做出的贡献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
哈佛大学的教师们将就一项提议进行投票:是否允许哈佛大学在网上发表他们的学术作品,而不是与那些读者群较小、订购费用非常昂贵的学术期刊签订专门的版权协议。  相似文献   
97.
按廖卫民在<论突发事件上的舆论动员>中的解释,"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舆论动员是指为了实现迅速解决危机的目标,通过舆论传播的方式,影响、调动、组织大众及其他社会资源参与行动的过程".①  相似文献   
98.
99.
刘士林教授的《先验批判》(上海三联书店 ,2 0 0 1)核心是诗性智慧 ,立足点是理性机制。该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先验批判与理论创新” ,下篇“先验批判与学术转型” ,虽然只有 10万余字 ,读之却使人产生一种厚重之感。在这一专著中 ,作者客观冷静地反思当代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细致地阐述了“先验批判”的缘起、现代性内涵、实践性的运用。读罢全书 ,感到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视界的融合纵观全书 ,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学术修养造就了其视界的融合。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对当代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以大学术史为…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