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浏览2009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可以看出今年中考试题时语言文字的考查开始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它打破了以往静止凝固的局面,通过灵活的方式。与社会生活接轨。富有激情和生命力,把生活语文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出它的实际运用价值.并对一些社会用语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进入了理性思考的范畴。综观今年各地的中考题。有两大方面的变化值得广大中学生注意。  相似文献   
2.
在2014年的高考中,文学名著阅读的处境还是非常尴尬:一方面,新课标也大力倡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并推荐了一批书目。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教师也在奔走呼告,说阅读名著有好处,好得不得了,大有不阅读名著就有民族危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阮文达予告归,搜罗金石,旁及钟鼎彝器,一一考订,自夸老眼无花。一日,有以折足铛求售者,再三审视。铛容些许,洗之,色绿如瓜皮,大喜,以为此必秦汉物也,以善价得之。偶宴客,以之盛鸭,藉代陶器。座客摩挲叹赏,文达意甚得也。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法横流。恚然,密拘其人至,键之室,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优其工价。此后赠人之物,遂无一真者。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新面貌,孔乙己也开始走红起来,频频以新的面目到处亮相:中举、写申诉状、告状、打赢官司、经商、腐败堕落等,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孔乙己走红现象”热。本文主要就这一现象来淡一谈如何解读文本。一、对孔乙己的两种多元解读现象扫描(一)正统解读中的孔乙己形象在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和中考当中,都是遵循着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即批判又同情)的态度来解读的,但也由原来的一元化解读走向多元化解读:孔乙已是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是一个处在黑暗的十字路口中彷徨看不到光明前途,对社会又…  相似文献   
5.
考查方式灵活多样,这是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应用文体考查的一大特色。它摆脱了以前那种直来直去单列一题进行考查,使考查的应用文体知识和阅读、说话分离,彼此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尴尬局面,甚至有些地区干脆就不考应用文体。一、在阅读中考查应用文体让考生在阅读中去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知识,把握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让大家看到应用文体的实际用途,强调应用文体的实用性。例如(着重号为笔者所加):1.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结合…  相似文献   
6.
丁兆存 《现代语文》2004,(10):36-38
在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题中,语段概括(或称语段压缩)题的考查在今年许多地区频频出现,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信息,应该重视这种新的题型。考生面对这种新题型的普遍反应是,都能读懂命题所给的语段材料,觉得它并不难,可是一旦真的动手做起来,就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才意识到这种考题比较难以回答。有时勉强做了,也因抓不住要点信息,答不到点子上,  相似文献   
7.
“千人一面”(或者叫“千部一腔”)的作文模式,是指大多数人面对着同一作文题目和要求,写出的作文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雷同或相似,结构上或者是“三段论”格式(开头结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或者是照搬别人现成的结构形式,杂凑罗列材料,极少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千人一面”的作文模式是困扰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仔细浏览2010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其中语序排列题仍然是一个考查重点,这种题以其难度大,以及考查能力强而引起命题者的广泛关注。这种题的考查特点是:在组成关系上,以动作连贯、情感紧密、逻辑思维严谨、思路结构为重点;考查形式上,以选择的形式让考生辨别。明确了这种特点,就要针对其特点。选择恰当的解答技巧,准确做出回答。现结合今年的高考题.做一下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关注中考语文中的 研究性阅读》一文中,认为中考语 文研究性阅读的特点是:把考生 放在评价主体的位置上,对一个 问题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来分析 和探究.做开放式的回答,要求读 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求答案 的惟一.但求有个人创见,注重的 是考生的逻辑思考推理过程。(详 见《初中数语外辅导》2001年第12 期)那时刚刚兴起这种新的考试 方式,题型结构比较单一,大都是 阅读理解里面的一个压轴题,且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各地为了发展经济,吸引中外游客,都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中考命题者不失时机地做好配合,加上了家乡文化这一内容,这既有实际意义,也很有教育意义。对家乡的宣传介绍如果没有地域文化特色,只追求经济利益,那么这样的介绍缺乏魅力是不会吸引人的。此种题的考查方式大多是单独设题,让考生以一个公民的身份介入其中,出点子,想办法。因而,中考语文呈现出一股鲜活的生命力。现结合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来做一番扫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