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主要危害:影响儿童性别认同和价值观形成、发展,阻碍儿童自信心形成、发展;阻滞学习进步和与异性儿童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社会变迁;学校考核制度弊端;家长教育观念发展滞后;课外生活内容单调。其主要解决途径是:家长教育观念发展;父亲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儿童的爱护;学校考核制度改进;家庭、学校生活调整;社会多种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给西部职业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西部职业教育现状的剖析及研究,以寻求发展西部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丁太魁 《教育与职业》2012,(11):180-181
高职高专大学生学习动力体系包括客观性动力、主观性动力及其合力。它们的形成途径有:学校、社会、家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国情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优势和危机,激发高职高专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校风、班风、家风建设;学校、班级、家庭的鼓励、支持、帮助、指导;个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生活实践、学习实践;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丁太魁 《教育与职业》2007,(24):169-170
农业新技术的发展给西部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变化、产业链的延长等.同时,农业新技术的发展也给西部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包括培养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人才同时进行、西部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薄弱等.文章根据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条件,“列宁的思路”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条件之一。1921年的苏联与1978年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有相似的历史、相似的国情、相同的社会制度、共同的任务、相似的教训,因此,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特别是“新经济政策”思想就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思想来源,邓小平理论则是对“列宁的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条件,社会历史条件有:时代主题的转变,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资本主义的挑战,中国人民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等;思想条件是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看学校学风建设的作用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重要资源 ,具有普遍性、间接性、综合性、无形性和渗透性等特征 ,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学校的学风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 ,对学校的每一个成员有导向、约束、激励等作用 ,亦是学校的发展动力 ,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学校学风建设方法有人本方法、特色建设方法和系统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陕西农村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其中职业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使农村青年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门槛低等特点,与农村贫困青年就业有着密切联系,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陕西农村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个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体系包括:客观性动力、主观性动力和二的合力。客观性动力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与个人素质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主观性动力有:企事业组织、政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家庭、阶级斗争的要求与个人能力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二的合力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物质化需要的矛盾,个人现实与个人对自身变革要求的矛盾。个人全面发展动力体系形成的途径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利用多种手段把客观性动力和主观性动力全面向个人宣传和灌输,以及个人全面认识这些动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成分、阶级阶层的新变化,对世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