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1.
丁曰宏 《学语文》2011,(1):25-26
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是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的时候。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自我安慰的楷模。实际上,“陶渊明归隐之后,尽管在精神上得到了一些自我慰藉.但在物质生活上.则日益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读了《中学语文》2001年第5期上谭荣、王永烈二先生的文章《苏轼的人生态度之我见——重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觉得他们的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作为豪放派的典范之作,与柳永的《雨霖铃》这一婉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加了"知书达理"这一词条.其解释是:"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这里出现一"理"一"礼",显然是编者有意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丁曰宏 《学语文》2014,(5):62-63
一、“吾”与“我” 看《廉颇蔺相如列传》,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两处同时使用“吾”“我”的情况:一处是“王日:‘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另一处是“廉颇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相似文献   
5.
丁曰宏 《学语文》2000,(3):17-17
导入: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这绝对是真理。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例外。春秋时的郑国在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下,利用矛盾,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这就是《烛之武退秦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