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植物词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象意义.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的差异性,汉英两种文化中的植物意象呈现出相似、相异和空缺的特征.如何更好地处理汉英植物词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成为翻译工作者思考的重点.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技巧往往注重语言之间的对等,忽略了语言中文化异质信息的传递,而杂合的翻译手段糅合两者的优点,更多地保留了文化中的异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语言翻译必然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但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令译者感到棘手.异化、归化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对它们的争论一直是翻译界的焦点,但过去的争论一直停留在语言层面,现在已转移到文化层面.归化翻译掩盖了文化的差异性,而异化翻译保留了源文化的异质性,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宜采取以异化为主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顺地道”一直是许多学者对文学翻译的要求。但文学译文的语言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的地道,相反,其语言既有规范地道的译入语成分,又保留了原语的一些特点,是一种独特的第三类语言。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也不乏“第三类语言”的存在,这说明第三类语言的存在是普遍的、必然的。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大力提倡在文学翻译中使用“第三类语言”,以达到文化交流和丰富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