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无论是在起点,还是在终极意义上,教育总应该是引导人向善(good)和向聪明(smart)方向发展的活动。我们把人的这种向善的、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过程称之为“人的发展”,把能引起或导致儿童这种发展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称之为“教育”。 怀特海在抨击当时英国教育制度时说,“由于对人类心理的可悲的无知,有些教育制度就用它自己所造成的无活力的概念重新把人类束缚住了”。对于  相似文献   
2.
丁锦宏 《中国德育》2006,1(7):25-29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背负太多期望,德育目标呈现“高”、“大”、“全”倾向,而现实的教育效果可能连“底线”目标都无法达到。进入公民社会时代,学校德育应当把培养合格、负责任的公民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丁锦宏 《班主任》2004,(2):37-37
所谓“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包括寓言、神话、童话、歌唱、英雄人物、典故等)的讲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特性,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模式。其中,“分层—协作教育”就是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将学生合理分层,灵活设计教学、教育“小组”,确立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荐理由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一个看似洋溢着自信与乐观主义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学会倾听,倾听不同的声音,倾听卓而不群的低吟与独立冷峻的忧思。 这是一篇饱蘸德育忧思的长文,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全球化时代德育乐观主义的警惕与自觉,彰显了一个充满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知识者的当下的伦理担当与文化关怀。也许作者的论述不无学术商榷的余地,但我们却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犀利的学术洞见与充满文化忧患的学术自觉。 基此,我们郑重推荐此文。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美国20世纪50年代个人主义兴起,品格教育成为“一抹斜阳”,视为道德教育的钟摆开始向左摆动的话,那么,20世纪70年代,以相对主义和浪漫自然主义为指导的“价值澄清”、“认知发展”等,则是道德教育钟摆回到了“顶点”。而新保守主义思潮浸润下20世纪90年代品格教育运动的风起云涌,表明美国道德教育的钟摆开始向右摆动。现代社会越来越彰显出曼德斯所揭示的“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美国道德教育钟摆的摆动轨迹。无疑是一面镜子,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钟摆”的摆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国学校情感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锦宏 《教育探索》2003,2(11):94-96
情感教育是当下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欧洲情感教育研究组织认为,“情感教育”(affective edu-cation)是与认知教育紧密关联的,以促进学生的态度、信念、自尊、情绪等情感素质发展和人际关系能力、社会适应性技巧形成为归依的教育过程。英国的情感教育主要通过P.S.H.E课程(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和精神关怀(Pastoral Care)课程,促进学生的“自尊”素质、“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英国情感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情感教育,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超越情绪训练,关注学生情感素质发展;全社会参与情感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可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等理念在中小学得到普遍认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地教育下一代。然而效果怎样呢?当学生弑师案以及自杀、伤害事件频频发生,我们不禁要追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对德育的熏视程度,可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等理念在中小学得到普遍认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地教育下一代.然而效果怎样呢? 当学生弑师案以及自杀、伤害事件频频发生,我们不禁要追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10.
学校社区化是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时代的国际取向,也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学校向社区开放,社区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调用社区资源配合学校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道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应该选择的路向。在介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做法的基础上,文章建议学校方面应该主动出击,积极与相关社区组织联系,主动服务,争取资源与支援;用政策和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学校、社区的行为,促进学校社区化和社区支持系统的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在协商、对话的基础上,架起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促进三方面共建、互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