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人的价值观念正发生裂变。特别是给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带来了混乱,许多变化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影响,使青少年无法获得自己清晰的价值观,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是规劝和灌输,无法达到教育目的。价值澄清理论如同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一样,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确定个人珍视而又愿意维护的价值观,通过澄清价值的过程,帮助青少年减少价值观混乱,提高分析处理各种有关道德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万增奎 《教育探索》2007,3(7):107-108
学校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场所,课堂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缩影.课堂道德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的道德行为,而且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课堂道德教育的本质观、主体观、师生观,是课堂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错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概述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的几种倾向,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方德育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道德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了西方道德心理学中的道德同一性思想来源及其模型,并对道德同一性进行了界定,认为道德同一性的形成发展被人格、家庭结构与实践机会影响,进而提出了道德同一性的社会动力观。研究将对探讨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同一性和建构当代青少年道德自我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万增奎 《中国德育》2007,2(2):34-36,81
“社会服务学习”是一种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社会服务学习”集中体现在对道德自我认同的影响上。参与“社会服务学习”是学生道德同一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为青少年提供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影响的道德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的几种倾向 ,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理性的思考 ,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传递社会价值的场所,课堂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缩影。课堂道德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且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从理论层面简要剖析课堂道德教育的本质观、主体观、师生观的要义,旨在对今天的课堂道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福勒(Fowler,J)在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创设了信仰发展理论模型,形成了20年来西方较有影响的人格发展理论。信仰发展模型理论认为,人的信仰发展依据年龄发展可分为未分辨的信仰、直觉投射的信仰、童话文字信仰、认同群体信仰、个人反省信仰、契合式信仰和普世化信仰等七个阶段。该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进行信仰与价值教育,并将信仰辅导与道德的自我建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