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以往对殷商金文书法的研究,主要从毛笔性能的角度进行,其金文中所具有修饰性的“打磨”效果和“块状”形态一般不做专论。致使难窥殷商金文书法的全貌,这是不小的缺憾:—其实,殷商铭文的“打磨”在当时是一种常态,有着一定的工艺要求,也是当时人们敦厚质朴的审美表现。殷商铭文的“块状”是在充分吸收夏代陶器形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探讨殷商金文书法修饰美对还原殷商金文书法的本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书法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点体现为:欣赏力培养,旨在师生互动,先入为主地抓住学生的学书心理;观察力培养,意在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和感悟力;模仿力培养,在于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事物的能力;领悟力培养,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触类旁通能力;创造力培养,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自学力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万瑞杰 《文化学刊》2009,(5):116-120
“宝”字是两周金文出现频率最高的铭文之一。其构形受到汉民族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图腾崇拜和艺术活动影响着其构形范围和取形对象的选择,同时汉族文化和古代科技对宝字构形也产生重要影响。而汉文化的影响是正确分析、认识两周金文构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