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4—12月话题征稿:4月:中小学由班主任优化组合挑选学科老师好不好?5月:为什么不少中小学老师总是觉得课时不够用?6月:您赞同推门听课吗?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说明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传道、授业、解惑”。于是,教师为了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积极地备教材.备教法,真可谓使出浑身解数来力求万无一失.总不能在“一杯水”面前丢了“一桶水”的面子。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又有谁敢保证一定会按备课计划进行。学生一定会按老师的想法去提问。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万邦海 《小学生》2012,(12):41-41
近年来由于新课程改革步伐加快,教材更新的频率非常高,即使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需要备课。由于没有经验可寻,一个人独自备课又不免思路狭窄,所以,便出现了集体备课这一形式。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大家针对某一教师备好的课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从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万邦海 《教育文汇》2011,(10):18-18
我认为,考评教师业绩要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来制定标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考核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一、变要求学生为要求教师 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在文明礼貌中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避,很不自然……其实,学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只是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要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以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要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我想,欲让家长不怕被班主任“召见”,得从改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上着手。第一,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心声。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而听得少,只顾自己一时痛快地发泄完情绪。家长被数落得颜面尽失,回去便拿孩子出气。我认为,与家长沟通时要多倾听。这有两个好处:  相似文献   
7.
万邦海 《科教文汇》2009,(5):122-122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活动要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实践”等自主性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寻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地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2011年3—12月话题征稿:3月:中小学生家长有无必要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4月:中小学由班主任"优化组合"挑选学科老师好好?5月:为什么不少中小学老师总是觉得课时不够用?6月:您赞同"推门听课"吗?  相似文献   
9.
一、变要求学生为要求教师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在文明礼貌中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避,很不自然……其实,学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只是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要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以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要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师生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为什么会有依赖性?是因为有依靠,他要做的事情总有人帮忙,甚至他不需要亲自去做,事情就已被别人做好。孩子依赖性强是一种心理行为,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习惯,并且是由家长、学生、学校共同造成的一种不良习惯。因此,改变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