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黄庭坚在我国古代文坛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但在他的当世享有盛誉,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文字妙一世”(陈善《扪(凡虫虫)新语》),而且以他独树一帜的理论与实践开一代诗风,影响弥远。但是,在对他的评价上,毁誉对立,褒贬相悖的情况也是相当尖锐的。历史上有人骂他为“剽窃之黠者”(王若虚《滹南诗话》)当代有的《中国文学史》也斥他为“形式主义的极端”,“反现实主义的江西诗派的领袖”。敏译同志新近出版的专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亦肯定他的理论和创作倾向是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正> 新时期文学的振兴,小说创作最为引人瞩目。其中,通俗小说经过苦苦地挣扎,在几经起落之后,靠了数以亿计的读者群落的庇护与撑持,终于摆脱了打入“另册”的困境,赢得了编入小说“正册”的地位。尤其是目前,它正以一种令人嫉羡的经济效益猛烈冲击着文学市场。正如遭人白眼的“倒爷们”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逼使着人们的承认,通俗小说则以其拥有众多的读者博得了  相似文献   
3.
<正> 自苏东坡《欧阳永叔<居士集>序》传世以来,“欧阳子今之韩愈也”的论断,几乎为历代论家所宗。他们无一不是将欧阳修与韩愈并列,贬为卫孔孟之道的卫道者。在“拔白旗”和大讲“儒法斗争”的年月,他们会理所当然地受到横扫自不必说,即使近几年新出版的一些颇有影响的专著也还有不少相类的贬抑。如说他“极力倡导儒家道统,在根本上是要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47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强烈而自觉的文体意识于作家,是作家致力此道臻于成熟的标志;于国家与时代,则是该文体于一定时空范围内取得繁荣的反映。鲁迅先生之所以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而学界许多明公大家又所以认为章学诚所言“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论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亦难免失诸偏颇,大多也是出于这一原因。从思想内容说,文体是“寓意”之物,而从内容与  相似文献   
5.
<正> 新时期文学的振兴,以小说的卓异引人瞩目,流派之多,风格之异都是前所未有的。于是,有的评论家便追根溯源,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意识的新觉醒与再肯定。如由汪曾祺、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的作品,溯及老庄寓言、六朝老怪以及唐人传奇、宋代讲本。由此又引出了我国古代小说自觉意识究竟完成于何时的研讨。 这无疑是个有着现实意义的课题。对这一问题,鲁迅先生早有明确论断,他一方面说,六朝人“非有意为小说”,另一方面又肯定,“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近读王启忠同志大著,他肯定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自觉完成于六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今陈管见,请予批评。  相似文献   
6.
<正> 出于值得称道的愿望,乔先之同志力图在中西文学的比较中勾勒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流变嬗替的轨迹,描绘其特色与规律。应该肯定,他的努力取得了理所当然的收获。“有关广义文学系统论系列论文之一”《从比较文学角度看中国文学的特质和规律》在《西北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上发表后。立即在学界产生了反响,并被收入《新华文摘》1987年5期。但是,由于文学世界本身就是纷纭复杂的万花筒,加之我国古代文学固有的斑烂色彩,宏观总体透视又是一项开拓性的系统工程,仁智之岐异,甚至偏颇舛、误都是难免的。这样,乔文  相似文献   
7.
<正> 赣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苑中深深扎根于赣南的一束奇葩异卉。自赣南开发起,几千年来,经过赣南劳动人民的创作与传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今天,它不仅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得到了国内各族人民的赞赏。尤其是其中的兴国山歌,更以它的刚健粗犷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哎呀嘞——”之声不绝于耳,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唱。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基础,也有久远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国经济上的对外开放,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也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一道,迅速传入我国。例如仅就文学艺术领域,就有抽象派、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以及意识流、推理小说等等我们统称之为现代派文艺的繁杂名目。诚如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要切合实际,符合国情一样,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方面,它的吸收与借鉴,更有其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的经历颇为坎坷,汤显祖的世界观亦充满矛盾,这些势必折射于他的创作。正是这些传世的作品,尤其是“临川四梦”,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个斯芬克斯之迷,如何破解它,当然有多种多样的途径,但本文认为:“曲意”,是透视汤氏创作心态的关捩,于是文章由曲意入手,返观了其创作所经历的一个个里程……  相似文献   
10.
<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名耀诗坛之后,在一首追忆自己成长道路的诗《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近尝示诗》中赞道,“忆在茶山听说诗,观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帖妥,功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怀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渭南诗稿》卷二)可见曾几对陆游一生开启之大,教育之深,影响之远。曾几不但在诗歌艺术上启诗人之蒙,使他犹如穷荒夜半之中悟得玄机,而且在为人处世上给他以积极引导,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