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重新审视阿Q     
前言 :认为传统的阿Q精神说法不妥当 ,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 ,弗洛伊德有关文学作品“的升华作用”、以及古代的神话寓言故事来阐述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认为它是出于一种自慰、自卫 ,在一定情况下 ,是一种积极的、必要的心理宣泄的方式。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学士 ,还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 ,都应该有点阿Q精神 ,否则 ,人就会被压垮 ,这也是心理学所认可的。阿Q这个形象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 ,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传统的看法认为 ,阿Q是一个自欺欺人 ,欺软怕硬、善于健忘的形象。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  相似文献   
2.
重新审视阿Q     
阿Q这个形象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 ,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看法认为 ,阿Q是一个自欺欺人、欺软怕硬、善于健忘的形象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 (必修 )教学参考书》( 1995年 12月第 2版 )第 71页 :“他的落后性集中体现便是‘精神胜利法’ ,具体表现为 :自轻自贱、自欺欺人 ,欺弱怕强和对敌人善于健忘几方面。”这种说法一直沿用到今 ,它是从历史———传统 ,道德———哲学的角度来考虑的 ,因此阿Q一直都被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来批评。当然采用传统的批评方法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