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大学生制度自信的依据不应仅仅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建设,还应该建立于对西方政治制度全面深刻认知的基础之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课程,有利于大学生从历史文化比较中坚定制度自信,有利于大学生从现实发展比较中坚定制度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在正确辨别媒体宣传中坚定制度自信。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开设西方政治制度及其相关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组建由教师和大学生共同参加的西方政治制度学术沙龙,建立能够及时解答大学生对西方政治制度各种疑问的IM平台,从而为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建立起牢固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2.
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承担着以下基本任务: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联系国内外实际,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发掘实践路径,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公共利益是制约公权、维护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理论前提。我国理论界着重从公共利益界定、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价值以及公共利益实践路径等方面对公共利益展开了研究,但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未来要从以下方面增强公共利益问题研究的质效:国家和社会要更加重视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研究公共利益问题,增强政治哲学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校思想品德课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高校思想品德课评价制度,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课内表现与课外表现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网上交往轻松、自由,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交往模式,但无法实现传统交往的功能,不利于青少年责任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合理使用网上交往,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目前,基层政府生态管理面临诸多困境,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创新基层政府生态管理是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改革基层政府生态管理体制;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升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过程实质是公众与政府、公众与第三方、政府与第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利益博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阻力系统和以公众为主导的动力系统,二者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未来走向.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都为公共利益时,各方的收益均最好,政府信息公开也才能最终实现“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生态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目前,基层政府生态管理面临诸多困境,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创新基层政府生态管理是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改革基层政府生态管理体制;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升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制: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指挥体系不健全,综合危机管理机制缺失,危机意识淡薄,对专家、公众参与防灾、治灾重视不够,应对社会危机的法律、法规建设薄弱。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要建立独立的综合危机管理指挥体系,完善专家咨询防灾系统,树立危机意识,培养公民自我处置灾害能力,健全应对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蕴涵着平等、独立自主、竞争、多元等丰富的现代价值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应该成为现代价值观念的化身和忠实的践行者,塑造与现代教育生态环境要求相一致的职业形象,努力成为师德践行的模范、心灵相通的知己、平等相待的朋友、方法选择的向导、人类命运的关注者、享受职业的幸福人。塑造现代教师形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学习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行政主管部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社会形成真正尊师重教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