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丽莎·埃文斯是一位为普通中学视障学生提供社会和情感咨询的学习顾问。她的工作主要是关注视障学生是否受到社会孤立,或者遭到他们身边健全学生的排斥。在这篇文章中,莉萨描述了她调查的三个视障学生对自己社会处境的评价。) 西蒙14岁,患白化病、眼球震颤和畏光。当我问西蒙他如何看待他的同学时,他告诉我:“我不知道怎样和他们相处。”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他回答说:“人们总是帮助我,这意味着你不需要自己思考。我猜想,我永远不用学习那些对其他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你伟大的朋友呢?是因为他/她支持和接受你的行为方式吗?或者是因为他/她敢于抓你的痛脚,并要求你做得更好?几年前,我经历了一次糟透了的签名售书活动,这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懂得了朋友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3.
假新闻泛滥,引发了人们对民主社会稳定发展的担心.2017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与美国东北大学网络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解决假新闻问题研讨会.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2017年5月,双方联合发布了打击假新闻研究与行动议程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假新闻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并提出了未来打击假新闻的研究与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现象产生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不协调性日趋明显,很多城市对“城中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然而,改造过程中出现了环境破坏、重复建设和低质建设等诸多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本文从“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独特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对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种西方较为普遍沿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指导的课堂教学,具有思想活跃、研究气氛浓郁的特点.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目前特定的情况下,结合中国高等学府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特点,进行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研究,以及在专业素质教育培养上的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朝一日,我从尚浅的悸梦中蓦然惊醒,然后浑身颤栗着在黑暗中无声地感受眼泪.我一点也不会奇怪,毕竟,在过去,现在,抑或将来,我都只是一株萎败的枯草,时时濒临崩溃。  相似文献   
7.
为职业满足感而努力 人们在一生中会变换若干次工作和职业,因此,现在比过去更需要对自己和职场有个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月丽莎 《文教资料》2014,(10):14-1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包括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两方面。文章以汉语和意大利语为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线学习的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在线学习的两个维度(学习任务的开放性、学生自我控制的程度),可以将在线学习划分为四种类型。本文介绍了这四种类型在线学习的四个方面的特点:对话(dialogue)、参与(involvement)、支持(support)、控制(control)。这一理论框架有助于课程设计建构适宜的程序和系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给各自的教育实践定位。  相似文献   
10.
混合教学与德国探讨式教学是当今先进的教学模式,文章试图找到两种教学模式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地植入中国艺术教育体制之中,形成新的一种艺术教育教学模式.该文分别对混合教学模式与德国探讨式教学进行了分析,重点对两种模式的整合理论、过程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了这种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价值,对于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