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当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空洞地说教,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只会奉命而学,绝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所教的物理学科"呢?  相似文献   
2.
乐菁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43-44
如何保护物理实验室教学环境 ,防止各种污染 ,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也是中学物理教学实现现代化所必需解决的问题。1 物理实验室的常见污染据笔者调查 ,中学物理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和放射线污染。(1 )噪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演示实验是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把抽象的物理原理寓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氯气与氢气迅速化合而爆炸(1)实验改进此实验是研究氯气性质的实验,所需原材料是有毒气体氯气。力求使整个操作过程在全封闭环境中进行;尽可能使装置微型化,减少原料用量以减少或消除实验中产生的废气。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设计了以下实验,经我校20多个实验班2年来的重复使用,效果颇好。图1(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3)实验所需仪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简易启普发生器、橡胶管、止水夹、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橡胶塞、稀硫酸、锌粒、浓盐酸、高锰酸钾晶体、镁带等。(4)实验步骤①在简易启普发生器与橡胶管、止水夹组成的密封装置里,利用…  相似文献   
5.
1氯气与氢气迅速化合而爆炸 (1)实验改进 此实验是研究氯气性质的实验,所需原材料是有毒气体氯气。力求使整个操作过程在全封闭环境中进行;尽可能使装置微型化,减少原料用量以减少或消除实验中产生的废气。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设计了以下实验,经我校20多个实验班2年来的重复使用,效果颇好。  相似文献   
6.
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对常规的实验进行改革。在绿色化学实验的研究中,我们对“氯气与金属铜的反应”这个污染较严重的传统实验进行了绿色化设计与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堂教育有三种境界:静如止水、死水微澜、行云流水.第一种是教师独掌话语权,满堂灌式的课堂.第二种是在满堂问的敲击下,震动出一丝涟漪的课堂.第三种课堂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流程,它如行云"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流水"随势赋形"不断撞击出美丽的浪花.第一种和第二种是传统的课堂,是静态的、单向的、压抑的,不能呈现师生生命的律动.第三种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互动的,它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契合新课程精神的"动态生成性教育".了解它,认识它,把握它、驾驭它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物理课堂的动态生成及生成标志1.物理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8.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课堂学习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活经历,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在新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碱金属》的教学过程中 ,有一个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 2 -11) ,是碱金属钾、钠的焰色反应实验。课本中钾的焰色反应实验与钠的焰色反应实验一样 ,均采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的方法。由于产生的紫色火焰面积小 ,颜色淡 ,且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看到较淡的火焰。故在演示时仅能让坐在前面几位的学生看到 ,而且与钠的焰色反应也很难加以分辨 ,所以达不到演示实验应有的效果。为解决以上问题 ,本人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a .5 0mL针筒 b .酒精灯 c .橡皮膜d .细线 e…  相似文献   
10.
彭明同志积二十多年研究撰写的《五四运动史》,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材料丰富、翔实。作者曾查阅了大量报刊资料、档案资料、文献资料、回忆录,还走访了当年参加五四运动的老人,进行实地考察。把死的文字材料和活的口述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事实叙述得比较准确。如5月4日当天的游行人数,向有三千人和五千人两说,作者经过查证,认为三千人说是比较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