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理"一词是汉语中较为古老的词汇,其词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演变,既有"对山川地貌描述"之义,又有"地理学""行政区划"之义,甚至一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的代名词。通过对"地理"词义的考释,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探索其词义变迁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交乘客满意度研究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运营质量和公交分担率。基于乘客出行实际需求,构建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七要素指标体系,运用AHP-FCE方法分析355份公交调查问卷综合评价居民对宁波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研究发现:(1)宁波市公交总体服务水平的得分为4.0213,处于"非常满意"和"满意"之间;(2)准时性和舒适性权重最大但综合评价得分较低,信息性和便捷性权重最小综合评价得分较高,模型计算结果客观反映市民乘坐公交感受。公交运营公司应着重提高发车频率和优化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人口空间流动态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利用中心—外围模式对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之间人口迁移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人口向中心地区———上海集聚是该区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外围地区人口空间流动上存在南北翼之间的差异 ;在各城市内部还存在着强烈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在此背景下 ,该都市连绵区各城市应接轨大上海 ,谋求错位发展 ;实施统筹发展的加速城市化战略 ;加强南、北翼之间的合作 ;充分利用中心的人力资本优势来实现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引发全球瞩目。“双碳”目标教育与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天然联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教育,体现了地理人的担当与作为。文章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以情境教学为依托,通过五个“碳秘”,让学生了解“双碳”目标概念,构建“双碳”目标意识,走向“双碳”目标行动,从而实现“双碳”目标教育在地理课堂的融入。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效率。以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分布”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浙江人口数据进行处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浙江—中国—世界”知识迁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期望为一线地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