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指乐器和声音的相应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谐”,本指音韵的和洽,引申为协调关系或适当状态。“和”、“谐”合用表达了人们对匀称、适当、适中和协调的追求。古代的和谐观意在强调一种有价值的普遍的和谐关系。“和”还与“中”合用,称为“中和”。“中”,本为正中、适当、恰当、适量,在哲学上是指相对于事物的两个极端而言,意在强调“度”的分界。“中和”也就是指“适中、适度与和谐”,并成为儒家人生哲学中核心理论“中庸”的主要内容。孔孟以“和”为目的的“中庸”之道,强调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并用来处理人伦和社会关系。“和合”概念,自秦汉以来被普遍运用,《吕氏春秋》将此概念用于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的起源、构成。“和合”文化自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被普遍认同。而“天人合一”的观念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提法,就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的,寻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前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的渊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文化结构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演化而成的向全人类展现东方智慧的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创造出巨大而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集合,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标志,她曾对世界各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西方文化一般指地理上位于西半球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各国文化的通称。西方文化属多元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学科的创立与完善,进入批判与提升的阶段.学者们在对中国法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纷纷提出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回顾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对西方法学的引入都是出于一种心理,即:将西法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应急之策,而并非中国现实社会的实践选择.现实语境下的中国法学基本上都是舶来品,是西方式法学体系的克隆体.中国法学与中国现实社会的脱节,使其失去了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土壤.而民间调解机制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纠纷解决机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直保持着一种未间断的存在状态,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学发展的前纵之路,那就是中国法学要关注中国现实,着力于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思索与考量,以期使法学研究对于自身的法制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焚书对文献典籍流传的影响于语和刘连平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统治,钳制思想,巩固统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关于这件事对中国文献典籍流传的影响,从古至今,学者们几乎众口一辞,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毁灭性的打击,在“秦火”...  相似文献   
5.
驰名商标是现代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保护我国的驰名商标健康成长,除了完善我国商标法律体系,更应加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驰名商标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英国革命后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政治法律思想家。出身于英格兰默赛特郡格顿城的一个清教徒商人家庭,其父曾做过律师。1652年,洛克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毕业后留校任讲师。从1667年起,他追随艾希利勋爵(后来的沙夫茨伯里伯爵),在其家居住了15年之久,受其影响很大。洛克多次在伯爵手下担任政府职务。后洛克受伯爵牵连,遭到复辟王朝的迫害,于1684年出逃荷兰。1689年回国后,开始著书立说。 洛克著述很多,著名的如《人类理智论》、《宽容异教的三封通信》、《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的效果》、《基督教的合理性》、《论教育》、《政府论》(上下篇)等。洛克在哲学上继承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详尽地论述了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相似文献   
7.
元顺帝简论     
元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有88年的历史,但元朝末帝顺帝妥懽贴睦尔却统治长达36年之久(1333—1368年),占去元朝历史的一少半.因此,对于元顺帝的评价是元史研究与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评价封建帝王有其客观标准,即看这个帝王在统治时期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起了何种作用.结合顺帝在位36年的历史.以上述标准来评价,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应基本否定的历史人物.一、昏聩无能,朝令夕改人的天赋有高下,能力有大小,性格各异,学养不同,这是正常的.但在封建社会权力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下,做为皇帝,他的天赋、能力、性格、学养则对全国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古代帝王特别重视“为君之道”.  相似文献   
8.
谈中西文化的特点及主要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今天,社会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文化交流,打破了民族间的壁垒和地区间的屏障;体制改革的浪潮,翻卷于五洲四海,冲决了各国封闭已久孤立发展的轨迹.当今世界,已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世界的发展,强烈地冲击了各种文明.各地区、各民族都在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从而改变了既往的进程和方向,在相互依赖、彼此制约中共同前进.跨世纪的中国文化何去何从?如何吸取中国长期以来沉积的传统文化?如何延纳以西方为主的外来文化?便成了当今中国与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释义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统法律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在客观上,传统法律化又表现为法典编纂和皇帝诏敕及案例并为法之渊源,制定法与判例法互用,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在司法上,重刑轻民,程序法不发达。中国传统法律化与西方传统法律化的比较,显现出其独有的特色:1、中国社会宗法家族制度是法产生的基础,而西方形成个人本位、法律与伦理相分离的渊源;2、中国传统法律化伦理色彩浓郁,而西方法律化则是在宗教精神的笼罩下发展起来的;3、中国传统法律化以集体为本位,西方以“个人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4、中国古代法等级观念渗透始终,而西方法平等观一以贯之;5、中国法律化是混合法,并代表了现今法律化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