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堂提问是引发学习思考、促进问题转变的有效举措,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更是促进学习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细化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活跃学习思路,促进学生合作与思考,使数学学习充满灵气,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一、巧设悬念,激起学习思考面对同样的知识点,设置相似的问题情境,但因教师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细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2.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改好。”可见,训练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必要环节。我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棋理     
<正>"车马炮,相将士",几番鏖战,车马纵横充斥心胸,挥拂不去。闲暇超然局外,发现尺方局阵竟深蕴哲理。四字以蔽之,即"缄"、"退"、"快"、"和"。缄,缄口,谓观棋不语真君子。观者缄口,一可不影响奕者运思,二可面观全局,观棋路之变,悟机巧之理。身在局外,而深有体味。清代钱大昕有文《弈喻》,言一人观人对弈,指手画脚,俨然聪明。后弈者邀其对弈,不料三招两式即落下风。汗颜之余,顿然有悟。局外人毕竟是局外人,深有体味毕竟不同于身在其中。"下海"弄潮,同样是"两腿泥"。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已经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但对于  相似文献   
6.
棋理     
<正>"车马炮,相将士",几番鏖战,车马纵横充斥心胸,挥拂不去。闲暇超然局外,发现尺方局阵竟深蕴哲理。四字以蔽之,即"缄"、"退"、"快"、"和"。缄,缄口,谓观棋不语真君子。观者缄口,一可不影响奕者运思,二可面观全局,观棋路之变,悟机巧之理。身在局外,而深有体味。  相似文献   
7.
棋理     
<正>"车马炮,相将士",几番鏖战,车马纵横充斥心胸,挥拂不去。闲暇超然局外,发现尺方局阵竟深蕴哲理。四字以蔽之,即"缄"、"退"、"快"、"和"。  相似文献   
8.
于高峰 《广西教育》2013,(45):50-50
目前,大多数学生解题能力强,提问能力差,缺乏问题意识。据我国中小学学生学习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如何促使学生提问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教师会不会引导的问题。引得好,导得妙,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否则不然。  相似文献   
9.
正情景图以特有的"场景"与"情境"有机融合,且富有图文并茂及科学的数学理趣,集知识、情感、思想于一体,深受学生的喜爱及教师的青睐。利用情景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出现生搬硬套或机械照搬的现象,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影响了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笔者介绍四种运用情景图进行教学的方法,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相当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于数学的了解和认知与今后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接受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堂更需要趣味性。数学是一门抽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