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近在几所学校听了几次课,碰巧,都是“对数的运算性质”.几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各有精彩之处,也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目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本以本课为例,谈谈教学设计中的学生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在考生和中学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数考生反映“题目难,做不完”。部分教师的初步印象是“文科向理科靠,理科向竞赛靠”;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整张试卷中,除理科最后一题要求过高外,试题灵活,重在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选拔人才”。应该如何全面看待这份试卷,并从中寻找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考结束后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本章教材分析 章头图、引言 章头图为天坛.天坛始建于1426年,是我国现存的精美的古建筑群之一.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如此雄伟的建筑是由一些基本的空间图形组合而成.它和引言提供了本章的主背景,唤起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让他们注意到现实世界中空间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是本章的知识与方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该题是这样的: 已知C_0:x~2 y~2=1和C_1:((x~2)/(a~2)) ((y~2) (b~2))=1(a>b>0)。试问:当且仅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对C_1上任意一点P,均存在以P为顶点、与C_0外切、与C_1内接的平行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为行文方便,标准答案的部分证明抄录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 1.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棱柱是 ( ) (A)正棱柱 (B)直棱柱 (C)正方体 (D)直平行六面体 2.设,则x的取值范围是(k∈Z) ( ) (A)(2kπ-π/2,2kπ π/2) (B)(2kπ,2kπ π)  相似文献   
6.
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同是研究图形的初等数学分支。它们之间,不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处理问题的方法上都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平面几何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立体几何则可看作是平面几何在三维空间的拓广。另一方面,由于立体几何研究的是三维空间图形(以下简称空间图形),比平面图形要复杂得多,基本元素也由点、线、形扩充到点、线、面、体。因而,两者又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在立几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把立几问题转化为平几问题处理,同时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深刻认识空间图形的特点,那么就可以降低立几教学的难度,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一、类比、联想,深化认识,开拓思路不少空间图形的解题方法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很类似,恰当地运用类比、联想,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空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善于联想     
问题选择9个不同的自然数,填人一个3X3的方阵(图1)中,使任意一行、任意一列或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积都相等.圈团口图1图2图3 直接求此问题的解,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容易联想到另一个比较熟悉的问题:将1一9这9个数字,填人一个3丫3的方阵中,使任意一行、任意一列或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它的一个解如图2.两个间题的结论仅一字之差,它们的解或解法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即能否将“积”的问题转化为“和”的问题呢?进一步联想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为实现“积”与“和”的转化提供了方法和依据.至此,已不…  相似文献   
8.
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完美的解法来源于对问题的周密的分析.分析的首要任务是从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 问题1 一张纸片(如图1)是由五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你能不超过三剪刀将它剪开(剪痕为直线形)后,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9.
高中阶段必修1模块"函数"的教学,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既要突出函数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逐步领会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数学的方法。对于函数概念的教学,应该着重于初高中的衔接和集合语言的应用;对于函数性质的教学,应该着重于培养观察能力、正确解读图形语言的能力以及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换的能力;对于基本初等函数的教学,应该重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对于函数应用的教学,应该具有复习或终端考核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材借助长方体模型,观察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讨论得出两个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标准,然后根据两个平面公共点的分布情况归纳出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对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并不陌生,早在学习"棱台"定义时,对两平面互相平行有所了解.教学时可结合平面互相平行定义,回顾棱柱、棱台、圆柱、圆台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