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学中,可以通过"预习与思考",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运用等环节,避免死记硬背,实现掌握知识的"再创造";通过"说数学",让学生说出解题的基本思路,以及其间应用的定理法则、思想方法等,避免机械模仿,实现解决问题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题为例,谈谈代入法技巧在解分式求值问题中的应用,供初三师生教与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9月的苏浙鲁初中名校课堂文化论坛暨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观摩了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的一节数学课.上课伊始,执教教师就让学生提出预习时的疑惑,并快速地将学生的问题列在黑板上,接着师生讨论解决.其间,教师辅以相关的练习题加以巩固强化.整节课的气氛是轻快的,在看似聊天交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了疑惑,掌握了该节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回忆这一节课,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学流程不是由教师设计,整节课都是由学生“带着走”的.学生问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师领一领、带一带;  相似文献   
4.
正方形是一个很完美的平面图形,她的特殊性体现在她的各个元素中:如四边相等,四个角为90°,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或对角线平方的一半,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等等.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题,许多问题会显得简捷巧妙.下面以正方形中图形面积为例给出一些简便的解法.  相似文献   
5.
如图1,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通过作A点(或B点)关于l的对称点A′,则A′B与l的交点P即为所求.这是利用轴对称性质求两条线段和最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通过行政手段规定了学生数学预习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编制《预习思考》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时间,有《预习思考》的引导,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高效的。学生有了变化,数学课堂也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8.
在教学七年级"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发现一个现象,有不少学生对有理数、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学得很顺利,可一到应用题就错误百出,甚至束手无策.同事们也有同感,一致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难点.仔细一询问,学生们说小学也有应用题,但老师不是这么教的,你和小学老师教得不一样.听了学生的话,我心生愧疚:作为初中老师,我竟  相似文献   
9.
语文天真烂漫,而数学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繁冗的计算,单调的数字都显得枯燥无味,这也是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不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数学中所占分量不大但实用性强,因为其概念性强,学生学习时易混淆.下面就统计中平均数方差的特点及计算做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类型,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研究过程中有意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系统地理解概念、法则等;有利于学生灵活思维,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为例谈谈逆向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