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是由于兴趣、爱好、习惯、志向等方面的一致而自然形成的,其成员之间彼此了解深,心理相容度高,交往频繁,有困难或问题会相互倾诉,所以在对班级的认同上以及对班级的促进作用上,要比正式群体强烈得多。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产生的作用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2.
特质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能表现出的别人没有或较之他人更为突出的一些稳定的特点。其外延包括个体心力性特质、个体学力性特质和个体教力性特质等三个部分。教师从入职新手到成为教育名家的漫长过程,就是以心力性特质这一核心因素为主体,以个体学力性特质和个体教力性特质两个基本特质因素为两翼,在三者彼此的相互促进中,在与成长的客观环境交互作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笔者从人格特质理论的观点出发,对影响中小学教育名家成长的个体特质进行摭探。  相似文献   
3.
学力性特质是指个体学力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能表现出的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的一些稳定的特点。它属于个体特质中基本特质范畴。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从一个新手到成长为一个教育名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因此,研究中小学教育名家成长的个体学力性特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催生中小学教育名家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