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多年来,我校学生工作者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和战略部署实施的需要,围绕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能继承和发扬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科技新人,坚持对大学生进行以分年级、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不能不反映到大学生身上。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新的招生就业制度、学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探索柔性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培养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石油大学根据“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发展定位,确立了柔性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并开始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完善柔性培养的一系列配套措施,逐步健全柔性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培养方案柔性化:实施柔性培养的核心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质量”的原则,纵向注重系统性、横向注重渗透性,构建立…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质量工程的关键所在.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启动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计划,并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与协调发展;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夯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三是完善产学研结合办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师生在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力争探索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