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亲相隐”在我国是一个伦理事实判断。儒家文化的根脉发于“仁者爱人”,逻辑起点归依到“亲亲”的伦理认知的差序格局中。中国是一个德政国家,这是由于儒家在中国传统国家政体里起的决定性作用。中华法系的特性是“伦理法”。法的本质指向构建人及社会的合理性秩序,容隐制度对人权和法的尊严作了高度的、深层的维护,对传统人伦秩序作出了合情合理合法的探讨与建制,这种法治与文化的认同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理论与制度的自信自觉。  相似文献   
2.
令小雄 《职大学报》2015,(3):71-80,83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即自律,表征了自由的实践理性。自由、民主呈现对接的语境链合,民主为自由的实现提供保障,民主的手段或"工具性"导向自由的目的,民主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自由是个抽象的价值目标却是具象的价值实践准则。准确认识西方语境的自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理念,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价值的关键。中国的自由是一种集体主义自由,是一种实践性自由,始终强调人民自由,而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自由是实践哲学的本质取向。自由本质的精神性气质塑造成就人格自由,是政治生态的善治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性运行之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表征着这个世界的变迁和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冲击;"微时代"的网络表达呈现交流节奏的提升,助推了话语权与表达权的节奏感和时效性;"湿性社会"的黏合力体现了数字化延伸的人脉;微博反腐、微博问政、微博直播丰富了民主执政的内容与形式,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应是自媒体时代网络和谐发展的舆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庄子,以道家的风骨体悟着宇宙大化的真谛,以“庄周梦蝶”的寓言感召着哲学的思考。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在怀疑的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二者从怀疑的普遍性透析生死哲学的内蕴,及自由之路的追寻,对“生命之真”进一步做了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微博时代"交流方式的"虚拟场"溢出到现实域,自媒介似乎是一种隐喻,用强大有力的方式在暗示、表征这个世界的变迁或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冲击。"微时代"的网络文化认同、道德与秩序改变着心灵的体验方式和生活的维度,"湿性社会"的黏合力构建在社交网络熟悉度弥合中的朋友圈,体现了数字化延伸的人脉。微博的"快表达"呈现交流节奏的提升,"人人是记者的时代"成为一种"身份认证"和舆情导向的可能,提升了话语权与表达权。  相似文献   
6.
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民主主义教育家和社会实践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杜威形成了多元化、开放性与灵活性于一体的教育理念,积淀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特色。讨论杜威多样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其多样化教育如何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的中心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认识今天中国教育的成就与问题,展望未来教育走向,制定我国教育的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析了中国缺失宗教信仰情怀的缘由,具体从文化、经济社会结构、政治等层面作了阐析,并简要透析了当代中国的信仰现状及未来信仰的构建可能。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钩沉、现状考量,说明中国亟须信仰的回归,而这种信仰的承载在当代中国是儒教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怀疑之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用具有怀疑精神和逻辑精神的理性主义方法追寻自由和人生的归宿,导入现实制度和信仰层面的建构。庄周梦蝶用感性的方式对生命之真进行了深刻反省,超度生死,将人的自由导引到道德修为、天人合一的精神畅游境界。庄周之"梦"与笛卡尔之"思"的桥建会通,将中西哲学的感性与理性的血脉交织贯通起来,成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丰硕之果,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域和慧思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亲亲相隐暠在我国是一个伦理事实判断。儒家文化的根脉发于“仁者爱人暠,价值逻辑起点皈依到“亲亲暠的伦理认知的差序格局中。孔子所谓的“亲亲相隐,直在其中暠即是在传统的伦理关系内塑造持守亲情彼此“正、直暠的“人格线暠,“直暠是一条“人伦线暠的测量式线性表达,诉求心灵的合理和谐位序。中国是一个德政国家,这是由于儒家在中国传统国家政体里起的决定性作用。中华法系的特性是“伦理法暠。法的本质指向是构建人及社会的合理性秩序,容隐制度对人权和法的尊严作了高度的、深层的维护,对传统人伦秩序作出了合情合理合法的探讨与建制,这种法治与文化的认同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理论与制度的自信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