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象”在现代汉语中,属动词性,有时也用于副词,作状语用。“象”字出现的句子,常常表示比喻,但也并非全表达比喻意。也有一些表示“形容、揣度、举例、比较、判断”等意。这一类“象”字句,常常使学生感到疑惑,不知是不是比喻句,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诗歌教学要抓住“意境”诗歌的生命在于“意境”,“意境”一般是指诗歌等体裁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思想感情交融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作者的旨意就寓于这艺术“意境”之中,这种艺术意境能引发读者葱笼的想象并能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毫无疑问,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注意将这种意境突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心、智两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应该成为每个人基本需要和权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4.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河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处于低水平消费阶段;交通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交通通讯需求对价格的变化最敏感。在此基础上,本提出了扩大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