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司马迁复信任安,说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写完上自轩辕、下至汉武的历史,“凡百三十篇”。这就是后来传世不朽的巨著《史记》。作者说写它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2.
《史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上自轩辕,下至汉武,有表十、书八、本纪十二、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共一百二十篇,五十二万字。司马迁忍辱负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成这部著作。他在《报任安书》里说过这样三  相似文献   
3.
本来,“遣言”是为了“表意”。但是,常言道:“意在言外”。苏东坡有句有名的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言”和“意”又相统一、又相矛盾的一种辩证关系。“言”和“意”的矛盾,还表现为: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4.
写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和精神;外貌写得酷似固不容易,而精神写得活起来,传神之笔更加见功夫。有时候,短短一句话,写得恰到好处,真正表现了一个人的气度和本色,令读者永志不忘,那又是功夫更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田园诗,源远流长。把田园生活大量写入诗篇的,陶渊明发其端,后代的唐朝也有不少田园诗。但是其情况是迥然不同的。盛唐时期的田园诗,是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产物,而陶渊明的诗则作为魏晋时代黑暗社会现实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是社会动乱的反映。杜甫在《忆昔》一诗中,曾描写“开元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  相似文献   
6.
文章开头难     
文章开头难,往往为了“吟妥一个字,拈断三茎须”。这就好比一首曲子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定下基调,不然的话,不是后继无力,就是不足以统率整体,弄得荒板走腔,曲将不曲。《史记》的人物传记是写得极其精彩的,它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其中有的甚至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成了千百年来读者脑子里活生生的老朋友。这些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反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否定“天”的意志,十分重视把“人”的作用,对人才特别珍惜。在司马迁稍后的文学家、哲学家扬雄曾说过:“多爱,不忍,子长也。仲尼多爱,爱义;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司马迁(字子长)“爱奇”,是指什么呢?实际就是爱人才,爱奇才,爱那些具有卓异才华的人杰。司马迁在忍受腐刑这样的奇耻大辱之后,纵览古今,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报任安书》中,他说出了一段总结性的话: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给老朋友元稹写了一封长信,谈到了自己的诗歌遭到上层统治者忌恨的情况。满腔郁结,自然不吐不快,他于是一提笔就写下了足足三、四千字。这些字数,在当时真可说是洋洋洒洒,相当的长了;这自然比不上今天我们有些人以长为务,喜长成癖,一摇笔杆子就得上万。白居易写到最后,意犹未尽,在信末他又写道:  相似文献   
9.
文章又要写得好,又要写得短,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写文章的人要朝这方面去努力。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为读者着想,是群众观点。同时,自古以来有许多短而精的文章流传下来,而独不见一篇长而臭的“大作”被人们记住。总之,要发挥文章的作用,不得不讲究“以简驭繁”的写作的功夫。《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秦晋殽之战,秦军大败,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被  相似文献   
10.
“欲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一个目的。一部历史,究其实质,到底是天意(即神意)的安排和体现,还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过程?对于这个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司马迁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