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时间的动物,也是空间的动物。山川修阻声息交通不易,由是导致政治、文化的离心倾向,所以孟子谓“南蛮,舌之人”,打心眼里,看轻未开化的南方人。中华文化,发祥于中原黄河流域,在近古以前无大变。南方文化、语言比不上中原的先进,在心态上,处于被动地位。清人刘大槐记游击将军某,表演刀马弩膂力之术,清圣祖校阅,大惊,“南人也有此弓马耶。”其本心深处是从体力上轻视南方人。而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更规定不准起用南方人为宰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作为祖制颁令遵行。(参见《鲁迅全集》,卷四,P84转引)鲁迅引《洛…  相似文献   
2.
文章改易要精心──张中行先生一席谈伍立杨仲秋的一天下午,和张中行先生相约,去拜访他。中行先生已是八十五高龄,但他文章的高产,个人惊奇。近几年,他相继出版了《文言与白话》、《顺生论》《负暄琐话》及续话、三话等七、八本著作,单篇文章更是风行天下,读书人辄...  相似文献   
3.
妙喻,是一种很感性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一)语言的形象性,修辞手法使语言的表达变得具体、鲜明、生动。不过这在文学的撰述过程里面,往往是不自觉的。它是一种很感性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事实上这类妙喻在诸多非文学作品中,倒应有尽有。反而在近时的文学中不多见,尤其是先锋写作、新人类写作,直往平  相似文献   
4.
风雨编辑窗     
说到编辑这个职业,它的流变也是惊人的.曾经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一般报刊编辑是一个让人欣羡的职业.那时它和思想解放联在一起,至今则似乎以技术化、专业化而进入平静期.  相似文献   
5.
台湾省中学国文试题,让祖国大陆的一些博士望之傻眼,莫之究诘.此事议者颇多,成了最近的网络热帖.   索而观之,这些国文试题不过一些巧妙实用文言,或从文言作品精粹中抽绎而出,涉及实用古文(非古文运动之古文)以及交际文言、浅近文言.   ……  相似文献   
6.
唐贞观元年间曾任岭南节度使的诗人崔护,未中进士之前,有过一段伤心的往事。他落第后从京城出来,到城南郊去踏青散心,然后到一户人家去讨水喝,开门的竟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少女。他和那位风姿绰约、丰韵妩媚的女子对视良久,却没有多说话,那时正是春天,花木丛萃,原野寂寥。第二年春天,他又情不自禁地来到这里。依然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早先独倚小桃树而伫立的少女已不知何处,家已破败零落。只有桃花依旧,那种惆怅,真是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台湾省中学国文试题,内地博士望之傻眼,莫之究诘。议者颇多,成了网络热帖。原来某君因编《国学基本教材》,随机挑了10道中国台湾省中学国文考题,请内地中文系博士生试做,结果正确答案都未过半。索而观之,这些国文试题不过一些巧妙实用文言,或从文  相似文献   
8.
诗境的隐约迷茫伍立杨古诗中,我们常能看两字同义,但用此字则稳,而用彼字则不稳的情况,譬如“庭臬木叶下”可作“庭臬树叶下”,而“云中辨烟树”,可作“云中辨烟木”。这二条诗句,显然以每一条的第一句为稳当妥帖,何也?细品其中细微差别,则第一条以近取远,前一...  相似文献   
9.
写景的诱惑     
小说的写景,为着叙事艺术的需要,更多的要遵从人物,动态、心理、结构、情节的规律,不能游离于总的构架之外。有的景物描写,在小说里,堪称神来之笔,若是提取出来,作单独的鉴赏,就要失去原有的神韵。然而我们若读俄罗斯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小说,总要油然感到他的小说写景,在与情、意的融合交汇方面,实在是与我田古典诗词有着神似之处。即使将其小说中的写景自然段提取出来,也犹如不分行的诗,或谓诗意蓊郁的散文。  相似文献   
10.
读史热似乎承接种种情形可疑的历史剧而来,填补了读者选择的一定需求,一阵热闹后似已偃旗息鼓,而写家们却欲罢不能,从远古翻搅到民国,人与事一时颇不安宁.他们的"新写史"包装俗艳,在书店里面占据重点书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