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次教学《锄禾》,小结中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教导他们珍惜粮食,一学生突然发问:“老师,农民伯伯锄禾为何要日当午,早晨或傍晚去锄禾不是可以少流汗吗?”我惊讶于孩子对农民体贴的深层表现,更不愿放过一次劳动常识教育的机会(这在语文教学中是经常碰到的)。而对劳动知识的恰当处理,可以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甚至起到画龙点睛之妙。教学中,我教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学会审视自我。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指导书写"松"。)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这两棵松树分别住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