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调查(走访)、壹阅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中小学生上网现象、“恋网”的原因以及调适“恋网”心理障碍的方法。结果显示,上网的中小学生95%以上的是在网上打游戏,另有5%左右是在网上聊天和看电影、网络小说。分析了导致中小学生形成“恋网”心理的七个方面原因,探讨了中小学生“恋网”心理的“五大”特征,提出了调适“恋网”心理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肖兴政 《教育探索》2000,(12):13-15
当代大学生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士,培养他们的创造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显得非常重要。  一、创造素质的内涵  对创造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造是指产生的成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独创的和产生了社会价值的。创造不仅是指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实体物质”,而且也指精神、意识形态、思维的更新与发明创造。广义的创造是指所产生的成果仅仅对创造者本人来讲是新颖的,但对全人类来说还难以确定是否是新颖的,至于社会价值,一般是不考虑的。狭义创造与广义创造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一是它们都属于创造,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3.
“模糊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改革与突破,它是借用“模糊教学”中“模糊”二字的含义,引伸而来。主要是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由“模糊”到清楚,再由清楚到“模糊”,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简言之,就是使学生在“模糊”中求清楚、明白。就此,本文对建构“模糊教学法”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导致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相对不稳定的原因。提出应正确理解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向,扩展职业空间,切实建立专职辅导员队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师生主客体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主客体关系新论西南师范大学肖兴政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中外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就此谈一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讨。一、对几种关于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的评述1.教师中心说 ̄①传统的教育理论,包括中...  相似文献   
6.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胜任力是助力学生获取职场成功的需要,也是中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我国战略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个性、专业性和社会性三种维度进行审视,发现中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存在个性基础教育不足、延续专业发展的教育欠缺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教育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主体性,培养健全人格;提升专业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社交感知力,培养社交素养三种路径,解决中职学生职业胜任力欠缺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跨文化的内涵,包括跨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及原因;其次。探讨了跨文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指出了跨文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跨文化沟通的基本途径;再次,提出了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维模式(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中小学生概念的基础上,对被害人的概念、分类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中小学生被害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为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和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创造条件。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加强土木工程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师的需求。新时代下应坚持以“就业与升学并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与升学能力。中职学校应通过加强实训课程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高生源质量等举措,在实现就业教育的同时统筹兼顾升学教育,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马冉  肖兴政 《内江科技》2023,(12):156-158
<正>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时代,中职教育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这对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技能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本文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阐述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融合创新,保证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前沿性;加强师资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培训体系;完善评价机制,维护双创教育的良好氛围等措施,从而充分发挥课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