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1937年   6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8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4篇
  1932年   4篇
  193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興趣是修學的一種重要根據,亦是職業生活中的一種基本要素。凡研究或從事指導事業的,大概都這樣承認。占查興趣,固然從普通觀察能得到概括的觀念,但是欲求準確,可靠,非採用測驗的方法不可。這亦是研究或從事指導事業的人所公認的。但是測驗的價值,在乎實際的效用。換言之,测驗的結果,必與各種學科或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叫作续行工作?实行职业指导的大概都承认指导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无论方法如何完备,考虑如何详尽,计划如何周密,指导者为被指导者所拟的职业问题解决方案,总不能永无缺误。欲求校正错误,弥补缺憾,以求指导的结果美满,必需对于被指导者在施行指导后随时调查,方可继续指导。这种事后调查,继续指导的工作,即所谓续行工作(英文是 Follow-up Work)。职业指导本来是有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在我国今日,可谓最盛时代。无论是教育界或非教育界,无论是政府常局或是普通民众,没有不以职业教育为当今急图的,有的热心宣传,有的努力实施,好像是已经走上康庄大道,没有什么问题似的。实在这种兴盛的情形固极可欣幸,但前途的危机,亦即  相似文献   
4.
简史上海赍斯德学校(The Lester School and HenryLester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乃英人赍斯德遗金所创设。赍氏在沪经商多年,拥资甚钜,曾捐资设立仁济医院及医学研究所。在他遗嘱里,有设立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育机关一项,并定名这机关为赍斯德学校。校中学生,各国的都收,但以中国学生为主。賫氏卒于民国十六年。遵照他的遗嘱,该校的基石在廿三年二月十七日设立,由英国领事伯利南氏 SirJohn Brenan)及中国教育部长王世杰氏共同举行典礼。全部校舍为一大楼约用半年的功夫,工程完毕。全部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职务资格的研究?一个人的资格可分为许多方面,如性别,年龄,婚别,教育,智力,经验,体格,性格,等等。这些方面都与个人的职务有关,并且各种职务在这些方面上、有不同的需要。欲求人与事的适合,必先制定职务中各种关於人的需要,然后再以个人的资格与所定标准作比较,以求人事的适合。职务资格的研究,即是研究职务中关於人的需要,并制定标准的一种工作。这项工作所要问答的问题即是:「什么人最适宜作某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职业补习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目的是在训练职业的知识.技能,与道德,使未就业者有就业的能力,已就业者增进服务的效能。职业补习教育与正式的职业学校教育不同。它有下列几种特点: 一、设科根据需要职业补习教育的实施,是以科为单位。每种需要训练的职业或工作,即可成为一科。设科训练的时候,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有某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青年人在选定职业以前,对于性所接近的职业,有许多问题要求回答。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关于应具的资格合将来的希望。什么样的人可以进入某种职业?进入以后,可以得到什么报酬?这两个问题是常盘旋在选择职业者脑筋之中的。这类的问题若不得到清楚可靠的答案,对于选择的职业,总不易决定。回答这类的问题不是青年人本身所能作到的,因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係從政問週刊四月份第十四號非常時期的教育專號轉載。 "非常"二字很难加以定义,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的名词,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一个个  相似文献   
9.
练习生制的背景我国旧工商业中本有一种训练人才的方法,名为学徒制。青年子弟,无论曾否受过文字教育,都可进入各种工艺或商业作学徒。完全用实作的方法,学习各业中必具的知识技能。传授的人即是徒事各业的技师或店主。学徒的期限或三年或五年不等。在学习期内,普通是祗供饍宿,没有报酬。这种制度在职业教育缺乏的时候,可算是一种补救的办法。惟所供给的训练,是没有系  相似文献   
10.
人才统制     
我们提出人才统制这名辞来讨论,并不是固意取其时髦,引人注意。实在因为这名辞足以代表有思想的人早已感觉的一个严重问题。感觉问题的虽有,想到调剂的虽亦有,但正式讨论的,还没见到。本文的目的是给这问题一种正式的承认,引起研究讨论的兴趣,对于实际解决或可促进一步。讨论问题不能不有名辞,并且这名辞又能代表问题的意义,所以我们方提出应用。这名辞的价值并不在其新颖,乃在其所代表的意义。无论何种产物,需要多而供给少,享受的必感受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