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正>师:同学们,朱熹曾说读书要留意那“缝罅处”,从“缝罅处”去体悟。所谓“缝罅”,就是不合常情、有悖常理的地方,是文章里的差异点、矛盾处。古人有“评史”“论史”“疑史”的传统,今人也应有敢于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请你“放开眼光”,找一找《鸿门宴》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生:我发现人物之间相互的称呼有反常之处。刘邦与张良是君尊臣卑的君臣关系,张良亦自称“臣”,这符合常理。但不合常理的是,刘邦在与张良的对话中,反常地称张良为“君”,称己为“吾”,且打破了君臣关系,竟说“君为我呼入,  相似文献   
2.
余倩雯 《学语文》2024,(1):77-79
长久以来,《陈情表》被称为“至情至性之文”。然而,“陈情”之道,绝非“忠”“孝”二字那么简单。读《陈情表》,须了解晋武帝、李密这两位“言不由衷”的语言大师的博弈,感受“君心”与“臣心”的碰撞,体悟“虚情”与“实意”的微妙,方能洞悉“至情至性”之外的“别有用心”,走出主题单一、认知固化的陈旧藩篱,直抵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3.
余倩雯 《教师博览》2023,(32):24-29
<正>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教师职业生涯的七年,恍如隔世。过去七年,我曾经很犹豫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今,我知道了:热血和情怀,应该贯穿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初为人师,成为“确定的自我”我的教师之路,并不是一早便规划好的。2011年,高考揭榜的那个下午,大雨滂沱,父母携我驱车赶往龙岩,向名家请教志愿填报一事。依稀记得那位爷爷说了一句:“模样清秀,当老师挺合适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