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傅东华的《诗歌原理ABC》是其诗学观的具体呈现,该书围绕着诗的产生、诗歌情感、诗人的想象几个核心要点,详细讨论了诗歌的生成过程,是“五四”以来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诗学著作,对现代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学界对傅东华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他的文学翻译上,相对忽略了他作为文论家的现代诗学实践。事实上,《诗歌原理ABC》既是西方诗学体系的东方实践,也是中国传统诗话的现代承续,更是傅东华对现代新诗深刻思考后的诗学尝试。尽管部分学理逻辑不够成熟,诗论体系还相对简略,但却对“幼儿期”白话新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坚的关注多停留在诗歌层面,而较少去讨论其散文的艺术性。但于坚散文的思维意识与空间架构不亚于其诗歌的创作成就,带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感与生活经验性,以其传统意识、细节意识、诗性意识,在传统与现代、在散文与诗的缝隙中,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于坚的散文既有诗性特征,也有细节和传统的个性表现,形式上的诗性、叙说上的细节、内蕴上的传统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于坚散文的风格特点,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
“季节”作为中国古老的时间概念,最初表现的是人们对自然的丰富体验和生命变化的时序感知,而后才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内涵。作为现代汉语新诗史和西南联大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穆旦的“季节诗歌”在延续古典文化基因的同时,也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承载着复杂的生命体验,表现其人生历程中诗风情调、心境意绪的转变,更彰显着穆旦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自然万物的切身体验、审美空间的细节找寻、生命存在的诗意沉思,以及对民族国家的建设理想,具有丰富文学体验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