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3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存文献中,《春秋繁露》第一次详尽阐述出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位次、相互关系及其推演的逻辑与过程。五行的排列并不是任意随便的,木是五行之始,水为五行之终结,土则是五行之核心,这是一种"天次之序"。五行之间,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渐次而生,顺位而成,同时,间隙相胜,隔位而尅。五行的相生、相胜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的法则,遵从这一法则与否,便形成五行之顺与逆,大量的自然现象、政事历史已经证验了顺逆五行的不同结果。五行也会通过紊乱、无序的变异征兆来反映天意、天志。但自然现象的变异,原因又并不在天,而完全在于人,是政事的失策、治理的不当、伦常的无序所造成的。土在五行之中,虽不名一方,也不占一时,但的确能够统摄、领导五行世界里所有一切。董仲舒五行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要论证现实伦常的合理性。五行可以与貌、言、视、听、心之五事,与春、夏、秋、冬之四时相对应。五行与五事、哲学与现实之间互因互果,双向连动,循环诠释。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孔孟,董仲舒的仁义学说很特别.仁的根据不在人自身,无法在现世生活的既定秩序中去寻找,而在于天,人的血气在禀受了天的意志之后而形成了仁.因而仁是天的意志与人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仁是天之心,是天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化、本质化的倾向.因为仁同时为天、人所共有,所以,仁也可以成为沟通天、人的枢纽或中介.从仁义的功能、作用对象方面看,仁人之爱的对象主要指主体之外及亲情血缘之外的更为广大的人群.而作为外在原则规范的义,在要求别人、他者严格遵循之前,我自己也应该首先无条件地予以接受与奉行.仁往人去,义向我来.远近之分,就是仁义之分、往来之分、内外之分.  相似文献   
3.
在2015年“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董子思想与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与会学者认为,董仲舒与孔子、朱子并称儒学三大巨擘。他借助外道而不离儒宗,构建富有活力的思想体系,其创造性手法值得当代哲学人借鉴。董仲舒的生卒之年,有学者提出两个区间说,即生于高祖初年,死于元封四年以后、太初元年之前。与会者澄清董子本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成见,强调董学研究历史叙事与哲学叙事应该相互借鉴。今天研究董学要有担当,为创新国家治理体系贡献知识力量。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继续引起学者争议。  相似文献   
4.
正《汉书》载"天人三策",是董仲舒的思想总纲,这里发表的西南大学周兵教授、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邓红教授的论文都围绕"天人三策"而展开,或聚焦其深奥义理,阐发其内在价值,或经此而批判日本学界对董仲舒的否定论调,鞭辟入里,颇值一读。"天人三策"在当时所引起的影响,可能也只限于"天子览其对而异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可能直接源自"天人三策",至少也不会是董仲舒一个人的功劳。从高祖建汉、文景之治,到武帝时代,一批又一批既酷好儒术、又通达事变并富有远见卓识的儒学政治家,从郦食  相似文献   
5.
白朴词考论     
对元代白朴词《天籁集》进行初步考察,对《贺新郎.喜气轩眉宇》系年进行探讨,并结合其散曲作品,对其"抛家南游"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尊敬的吴晓华书记、钮兴辉主席、王守忠书记、王永芹校长、干春松副会长,尊敬的谢遐龄教授、董金裕教授、李宗桂教授、黄开国教授、李景林教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董仲舒学术年会,一年一度今又开,使我们又有机会相聚于作为海内外董仲舒研究学术重镇的衡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向精心组织这次盛会的衡水各界,包括衡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衡水学院等单位,向积极与会的国内国际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历代公羊家都坚信,孔子依托夏商周之礼法资源,著(《春秋》而改制,行天子褒贬进退之权柄,属于继周而王,或直接代周而王,独成一王之法。故《春秋》之于周礼,并非追随、顺从,而有突破和创新。三代礼法虽不同,但它们在适应、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有效规范及当时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而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方面却是统一的。《春秋繁露》之《三代改制质文》篇中,文的礼仪、形式都必须依附于质的内在基础,质、文二元互变,礼的产生依赖于质、文共同作用,这一切又都明显区别于《汉书·董仲舒传》中的忠、敬、文谱系及其交替、流转作用之理势。秦汉知识分子颇热衷于把质、文逻辑关系直接与夏商周三代历史和礼制相比配。  相似文献   
8.
《春秋繁露》中,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内在机制的运行、转换,第一次对"天之十端"进行了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五行之中,土为至尊,金、木、水、火之行,各以自身本性为本质,始终拥有自己的立场和位次,同时也接受、服从阴阳二端的遣动,五行与阴阳协调运作,共同发生效用。阴阳因金、木、水、火之行而兴起并分别对之予以帮助和辅佐。阴、阳,甚或阴阳的兼合,都不可能成为宇宙演进的唯一力量源泉,只有在阴阳、天、地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条件下才能有世界万物的发生和形成。经由阴阳的天人整合,既统一了天与人,又使天、人与阴阳之间实现了联体互动。董仲舒对天、地、人以及阴阳五行所做的整合与统一,给原先刻板、呆滞、僵死的阴阳机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阴阳五行周行运转的图景不再呈现单调、枯燥的色彩,儒学的人类主体情怀和人性价值被有机地渗透到阴阳五行的机制结构中,促使阴阳学整个系统能够喷发出人性的味道和日常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春秋繁露>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论述应该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系统、最为详尽的.通过宇宙观、世界观的建构,通过对阴、阳,五行及其与天、人关系的充分论证,董仲舒第一次把阴阳五行予以了哲学的提升.阴、阳之转移,有互不相同的基本轨迹.因此,阴、阳之位次也不相同.通常状态下,阴与阳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时空点上俱在、并出.所以,阴阳不得俱出.阴阳之间,阴是阳之助,阳是岁之主.阳绝对尊于、高于,优越于阴.天道总以阴为权、以阳为经,并显经而隐权、先经而后权.但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别""中和"的关系.阴阳只有在中之居处才具有属于自己的开始和终结."中"是天下万物的真正归宿, "和"是天地世界所生所成的真实本然.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是儒家政治思想与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近来颇受各界关注。古往今来,国家治理都是多元、多维的,德治、法治、文治、武治、政治、礼治等共同作用,交互融合。韩星、肖红旗先生两文通过还原历史背景、追寻论证轨迹,都再现了董仲舒在汉兴之初应对国家治理危机所做出的认真思考与有益探讨。董子整合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