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思潮在高校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冲突,并加剧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多元化传播载体之间的竞争.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当积极回应现实,以学术性和思想性吸引学生,增加理论课的说服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强化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功能;利用新媒体打破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营造的“心理真实”,引导学生接近客观真实;发挥高校“意见领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应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冲突与竞争.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民众的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安徽省某一建制镇进行政治参与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几点结论,并且据此对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政党发展的路径起点,共产党秘密活动的方式、俄共建党模式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功能发挥的主要以意识形态—武装斗争模式为特点,造就了政党结构的革命党特征,从而也内在指明了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各有其特定内涵;在当前条件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力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时代化;突出社会实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多重传播学角色;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学术界关注中共"领导核心"问题由来已久,并在"什么是党的领导核心,如何发挥核心作用"问题上已有共识,但对于这一问题的历史由来,以及"领导核心"在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体系中的位置与形成机制等实质性问题却少有论及。在国际共运史上,能否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熟与否的标志。其形成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且还应以确立一个稳定的领导集体为前提。此外,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关头,也是促使领导核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中共历史上,产生"领导核心"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考验,自然形成为中央集体领导核心的模式;二是由上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提议,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三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这一制度设计是由毛泽东首创,后经邓小平集中论述而逐步确立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它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顶层设计,加固了这一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党建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功能与目标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可以通过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学生党建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如何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是当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政治任务的要求和环境的变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领导体制实行了两次重大调整和一系列局部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元化领导体制。它的形成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为提高党的执行能力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