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住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有无相生”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灭不已的变化规律 ,因而必然通过人们的哲学—美学思想反映出来 ,进而影响到文艺创作和欣赏。在艺术文本中 ,“有”即直接描绘和传达之物 ,是有限的“在场”者 ;“无”指艺术的间空 ,是无言之言 ,“不在场”者 ,它隐而不显 ,却内涵“万有”,意味无穷 ;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 ,使“有”与“无”互为生发 ,相得益彰。以“有”带“无”,以“无”蕴“有”,方得艺术表现之妙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念,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简论电影艺术概念的当代性修倜关键词电影艺术概念,当代性在20世纪的今天,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早已深入人心。但在电影诞生之初,它并不是作为一种艺术为世人瞩目,而是作为一种“新科学玩具”和“视觉消遣品”吸引观众,它的魅力在于它那“实地捕获的自然景象”。因此,...  相似文献   
5.
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著名的喜剧诗人,他把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的旧喜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树起了欧洲喜剧史上的第一座峰巅。他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深厚的人民性,诗人那丰富奇妙的艺术想象和灵活多变的喜剧手法,曾使后世的不少艺术家为之倾倒,并从中获得了有益的美学借鉴。而今,当我们依据不断发展的文学史所提供的丰富史料,站在新的文化基点上探讨阿里斯托芬剧作的喜剧性,并试图寻求新的美学启迪时,他仍然没有使我们失望。独具特色的艺术变形是阿里斯托芬构筑喜剧世界的基本方式,他的变形主要是一种“双  相似文献   
6.
论电视媒介的文化特性及其背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电视媒介的特性入手,分析阐述了电视文化的特色及功能,认为电视文化从内容上看,具有广泛吸纳、兼容和改造各种文化艺术门类,并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的整合置换性;在表现形态上,具有视听并举的动态直观性;在社会文化功能上,具有超强的辐射力和渗透性。同时指出,电视文化既可以提供强烈的真实性,又可能造成现实的空虚化;既为人提供耳目之娱,又易于造成思维的惰性,既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品位,又带有明显的商品性,从而形成了优势与缺憾相连的二律背反性  相似文献   
7.
一篇不足千字的短文 ,竟读得我屏住了呼吸。尽管腰刀“无比精确地”洞穿心脏的意外发生得过于偶然 ,“奇迹”也过于神奇 ,但掩卷之余 ,仍不免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冲击。细细想来 ,脑海中印象最深的 ,是那位铸造“奇迹”的父亲的“嘴”和“手”的细微的动作。其实 ,《奇》文中的男子 ,其姓名、年龄、职业、相貌 ,甚至是心理活动等 ,均未形诸笔墨 ,我们只知道 ,这是一位带着 6岁女儿去与在美国的妻子会合的父亲。在横渡大西洋的一条船上 ,惨剧意外地发生了 ,当刀子扎在他胸口的一刹那 ,全身颤抖的他 ,“嘴唇瞬间乌青”。而面对尖叫着扑过来的女儿…  相似文献   
8.
论电影艺术接受的被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接受美学风靡一时的情况下,提出电影艺术接受具有被动性,这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这却是电影艺术接受在初始感受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造成电影艺术接受被动性的原因,主要在于接受客体——艺术影象的动态物象性、接受环境的黑暗封闭性以及传达方式的单向性。本文将从这三个切入点入手,具体分析论述它们何以造成了电影艺术接受的被动性。一、影象的动态物象性拒斥观众的想象参与  相似文献   
9.
李文英  修倜 《现代传播》2016,(4):104-109
人类学纪录片是纪实与审美的融合统一,其审美创造机制在心理层面上源于创作者对被拍摄对象的理解、感悟而产生的创作冲动,在技术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摄影和剪辑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在艺术层面上主要以修辞和叙事的妙用来创造富有审美文化内涵的影像符号。审美创造机制的综合作用使人类学纪录片得以超越"政论性"的话语模式,呈现为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的审美幻象,在真实的风景下潜藏着品读不尽的审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握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是喜剧研究的关键所在。本通过对六大喜剧理论模式所论及的喜剧性矛盾的分析,阐释每一种理论模式的特点与局限,由此探寻喜剧性研究的理论基点。喜剧性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的矛盾碰撞而形成的多元结构,喜剧性矛盾的构成不是单一的,客体对象本身、客体与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矛盾撑起了喜剧性的骨架;社会性和主体性因素的任何变异,都会影响到喜剧性的审美效应;多重矛盾的互动和多种因素的变异,必须纳入特定的游戏规则,才能产生现实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