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剖析了顶岗实习期间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上的优势,从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教师负责与学生自我教育互动机制、考评机制着手,以保证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及其主体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存在诸多观点,争论的实质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彰显生发于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完善、育人为本的理念提出和网络环境下人的主体性的扩展.在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本身的规定及其定位逻辑,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整体建构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主体,是"客体性"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客体,是"主体性"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倪新兵  刘武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50-159+19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深化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产生的指导思想同源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条件同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基因同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属性同向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价值归旨。深入探析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理论来源和精神内涵的认识,有助于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研究提供示范和参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